企业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企业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信息)

“孤岛”概念最早来源于电力行业,指的是当电网的部分电路因故障或维修而失去电网电源时,由线路上所连接的分布式发电继续供电,并连接周围负载所构成的一个自给供电的封闭式局部电网。经济学中引用这个概念引申出了“信息孤岛”的概念。

“信息孤岛”指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系统即信息系统,不包括网上无序和自身没有控制的数字信息资源。由于各系统间相互封闭、无法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犹如一个个分散、独立的岛屿,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信息孤岛。

企业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企业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信息)

孤岛分析

孤岛这一问题,从20年前至今一直是热度不减的话题,作为企业IT治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值得企业去重视、关注并解决,信息孤岛的治理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信息孤岛只是众多孤岛类型的一个统称,它具体包括数据孤岛、应用孤岛、业务孤岛等。

1.信息孤岛介绍

业务孤岛表现为企业业务不能通过网络系统完整、顺利地执行和处理。在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和网络环境的建设中,以企业发展为目标的信息化要求日益迫切,企业的业务需要在统一的环境下,在部门之间进行处理。企业里经常遇到的头痛问题是“产供销严重脱节”、“财务账与实物账不同步”,其实质就是生产流程、供应流程、销售流程和财务流程都孤立运行,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信息孤岛的危害就是割断了本来是密切相连的业务流程,不能满足企业业务处理的需要。

2.信息孤岛弊端

孤岛的存在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导致信息的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信息更新的同步性差,从而影响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并使企业的信息资源拆乱分散和大量冗余,信息使用和管理效率低下,且失去了统一的、准确的依据。其次是由于缺乏业务功能交互与信息共享,致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脱节,结果造成账账不符、账物不符,不仅难以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而且难以对业务过程及业务标准实施有效监控,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造成计划失控、库存过量、采购与销售环节的暗箱操作等现象,给企业带来无效劳动、资源浪费和效益流失等严重后果。

再次,孤立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信息,各类数据不能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局部的信息不能提升为管理知识,以致对企业的决策支持只能流于空谈。同时由于企业孤岛的存在,还将影响信息化的集团化、行业化应用。

3.孤岛产生原因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欧美等信息化启动比较早的国家来看,信息化的实施和应用都不能一步到位,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化有一个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在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人们容易从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而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而导致信息孤岛不断产生。

企业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企业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信息)

除此之外,初期发展的企业,通常会将资金用于保证企业内部运作周转、市场营销、库存进货、人员供养等,不会投入大量资金在信息化建设上。基于这些限制,即使构建信息化系统也会根据业务的优先程度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够带来收益的一线业务系统建设优先级别高,而不能短期快速带来价值的二线、三线业务优先级别较低。对于系统建设的要求,比起大而全,周期长的总体规划建设,更尊崇实用、易上、快见效的原则。

解决方案

数通畅联的产品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来解决不同公司面临的企业困难,帮助企业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统一、规范的IT架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规范、服务规范、流程规范、界面规范、接口规范等,彻底解决当前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1.集成底座方案

集成底座方案是基于IDM、MDM、ESB三个核心产品组合打造的一套解决方案,主要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打通以及基础业务集成整合的问题。通过构建企业集成底座,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统一认证,保证业务系统访问的一致性;实现各系统基础数据的同源,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为后续复杂的业务集成、财务集成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企业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企业如何消除信息孤岛信息)

2.方案产品作用

其中IDM平台基于5A管控体系实现统一用户Acccount、统一认证Authticate、统一授权Authority、统一审计Audit、统一应用管控AppControl等安全管控;MDM通过支持组织、岗位、人员等主数据的同步分发,实现主数据的标准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主数据管理;ESB作为集成通道,通过API管理将业务系统接口注册、代理到ESB平台,并通过平台实现集中监控、认证、限流、报警等功能,在满足IDM、MDM以及上下游系统的集成管理的同时实现服务接口的集中化管理。

3.方案应用场景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延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企业对于体系架构、集成整合、数据治理、安全管控的要求也会不断提升,而集成底座方案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信息化建设时缺乏整体规划、集成整合难度大、安全管控不到位等问题。

> > > > 统一身份管控

集成底座方案能将组织、角色、用户等信息经过MDM平台治理后,同步到IDM平台,基于同一的用户信息完成统一认证;根据需求在IDM平台进行业务角色、权限角色的统一管理与权限分配,再通过IDM分发到对应的业务系统中,实现权限的统一;作为5A安全管控平台,IDM提供的密码策略、认证策略、监控预警、统一分析、业务系统注册与管理等功能能充分满足企业系统集成的需求。

> > > > 基础数据治理

以MDM为核心实现基础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各个业务中的基础数据同步到MDM平台,并完成相关的数据清洗、统一、编码等,再将治理后的数据分发到下游系统,从而实现各个系统基础数据的同源、统一、准确,为后续深度的业务集成、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奠定基础。

> > > > 集成业务系统

集成底座平台通过应用集成方案打通系统间业务单据集成的难题,主要面向各个系统的业务数据,如财务单据、财务凭证、收款单/付款单、入库/出库单等。由业务系统提供标准化的业务单据接口,ESB将接口注册到平台,构建API注册中心,实现对API的管理、监控、测试、预警等,同时通过应用集成进行服务接口编排,实现系统单据的集成。

落地方式

集成底座项目的实施流程遵循规范的项目实施流程,包括需求调研、环境部署、实施交付、上线验收、后期运维等阶段,但是和实施类项目不同,集成底座采用产品 培训的模式,所以更多的工作是需要交付伙伴或客户方完成的,项目团队更多的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1.需求调研阶段

需求调研是项目实施的第一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前期项目团队、伙伴、客户、业务厂商的熟悉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信任,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经常沟通、相互交流、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

集成底座项目又是一个跨组织、跨业务、跨系统的项目,所以调研时往往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实际的业务、系统的情况、厂商的配合等各个层面进行调研,更需要项目团队掌握沟通技巧、了解产品方案、熟练调研流程。在沟通过程中,需要不断输出集成底座的实施方案,引导客户、厂商按照集成底座的标准模式实施,降低实施交付的难度,以达到项目快速交付的目的。

2.环境部署阶段

集成底座采用云平台的部署方式,在实际项目中一般由内部实施团队或内部运维团队负责部署安装,一般会建议部署两套环境,一套是基于3台服务器的非高可用环境,一般用于前期调研时对客户进行产品演示、样例说明,以及针对伙伴或客户信息化团队的培训工作;另一套环境是在调研后期或蓝图确认后部署的正式环境,采用至少5台服务器的高可用环境,内部至少部署开发、测试、生产三个环境,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的可以进行产品的配置、环境的搭建。

3.实施交付阶段

集成底座采用产品 培训的实施模式,项目的实施交付主体为伙伴或客户信息化团队,而内部项目团队主要负责产品培训和技术支持,以远程支持为主,根据具体项目进度和实际情况,可以短期进行现场技术支持,但实施的主体也是伙伴方,而非项目团队。

对于集成底座项目,主要的实施内容包括:

1.数据集成:以主数据为主,进行MDM和上下游系统之间的主数据同步分发,其中包括了IDM的数据同步,以及IDM用户数据的分发;

2.应用集成:以IDM为主,实现各个系统的统一认证,搭建统一认证中心;

3.服务集成:以ESB为主,将各个系统的服务接口注册到ESB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4.验收运维阶段

上线验收和实施交付一样,也是以伙伴方的实施团队为主进行推动,内部项目团队在这过程中进行辅助支持,以保证项目的顺利上线,包括上线前期的资料准备,风险评估,以及上线后的运行监控、产品问题修复等。

后期运维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由伙伴的实施/运维团队进行的日常运维,一是由内部运维团队进行的远程技术支持,主要处理实际业务中出现的产品级问题。

最佳实践

集成底座方案能构建一体化集成底座平台,满足企业5A管控、主数据治理、异构系统业务集成等需求,消除孤岛,为企业IT架构奠定坚实技术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实施要点需要注意。

1.项目蓝图确认

一般在项目启动会之后,项目就进入到了蓝图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客户真正的需求,与客户达成共识并锁定需求,防止在实施过程中需求变动导致对项目不必要的风险。蓝图确认是一个项目中非常关键的节点,它代表了项目由调研阶段正式转为实施阶段,同时也是客户认可与费用结算的关键环节。项目组前期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整理出当前客户的各种现状、需求,并整理出相关的治理方案,并将这些内容以架构图的形式直观体现。

2.产品互相适配

灵活适配首先是不同项目实施过程中会特性需求,如果是项目级别需求需要实施人员进行适配调整,如果是产品级调整需要反馈至研发部门进行平台以产品的形态进行适配,当前如果项目级需求有纳入产品体系的必要也可以升级为产品功能,其次是以不同的形态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以产品形态扩展复杂的话可以考虑使用ESB结合的模式进行项目级开发,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后续逐步升级为产品功能。

3.业务互相配合

集成底座项目相比普通IT治理集成类项目来说,不是实施方单方面就可以解决的项目,阻力风险都更大一些,必须以业务需求做为驱动,真正决定或推动集成底座项目成功的是业务人员,而不是IT人员,项目中需要多让业务部门人员参与,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摸清企业主数据运用现状,实施方对客户业务特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等。

4.逐步规划上线

对于项目的实施需要按照整体规划、先易后难、逐步上线这几个步骤开展,首先根据项目进行多轮深入调研,了解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业务流程、数据共用情况,对业务进行梳理,过程中发现及反推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基于调研梳理情况进行项目整体架构的规划,包括业务架构、系统架构、数据架构等,根据企业现有情况进行分步实施。之后功能实现先易后难,重点加强难点的攻克,过程中保证部分功能快速上线,用户稳定使用的同时,后续功能全部采用灰度升级,推进项目顺利验收。

价值分析

集成底座是基于IDM、MDM、ESB等核心产品构建的解决方案,主要是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系统集成的需要,打通系统壁垒,实现异构系统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通过基于MDM平台进行基础数据治理,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同源,从而为后续深度的业务集成和数据集成提供基础支撑。

1.打破系统壁垒

集成底座方案在应用集成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集成标准和集成接口,构建统一的应用管理平台,集中进行应用管理维护,打破系统壁垒,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和功能的互通,提高系统使用的便捷性。无论是系统调整还是业务变更,都能快速响应,从而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2.加强身份管理

实现对IT系统帐号基础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机构部门信息、其他公司相关信息以及生命周期信息等)的标准化管理,能够为各IT系统提供基础的用户信息源。通过统一用户信息维护入口,保证各系统用户帐号信息的唯一性和同步更新。

3.提升数据质量

通过集成底座方案能够统一数据管理标准、维护标准、统一数据口径、数据维护流程,清洗企业内部冗余数据,保证各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传输的一致性,为核心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数据标准,有效集成系统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数据质量,为后续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4.推动业务发展

集成底座的方案主要面向企业进行基础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集成整合难度大、安全管控不到位等问题。构建覆盖整个企业的数据管理标准和规范,灵活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降低接口、数据清洗和维护成本,推动企业业务发展。

技术发展飞速的今天,业务孤岛做为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导致它存在的因素很多,企业内部可以尽量避免或减少这种现象,但不能完全杜绝。面对信息孤岛应该主动治理并合理控制,从意识上重视、规划上设计、IT上解决,全方位打造内部IT环境与业务统一,不让新的孤岛再出现。

本文由@数通畅联原创,欢迎转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