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商贸易“逆差”显著 本土电商亟待发力(内蒙古电商发展)
“双11”电商大战刚刚落下帷幕,各种数据显示,内蒙古电商贸易“逆差”显著,发展不理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双11’全天,内蒙古地区买入的单数远远大于卖出的单数,付出去的人民币远远大于收进来的人民币。内蒙古本土电商亟待发力。”内蒙古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副处长管守明说。
“11日零时45分,阿里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45分钟的时间内,内蒙古的消费者在全国下了1.5万单,而全国的消费者仅给内蒙古电商下了1073单,‘逆差’显著。”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馆长贾宇峰说。据介绍,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全馆“双11”全天销售额为2130万元,牛肉干、奶酪和羊绒制品的销售额位居前三,而之前比较看好的科尔沁牛肉和锡盟羊肉却销量不畅。
“宜齐网购商城、民族V购、东鸽E购和内蒙古商网这几家内蒙古规模较大的本土电商‘双11’全天销售额共计500多万元。”管守明介绍说。和500多万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11”全天,仅呼和浩特市支付宝消费额就超1.6亿元。全国性电商风光无限,本土电商落寞难掩。
“从内蒙古电商交易结构来看,牛羊肉等内蒙古名优特产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本土电商还没有形成广泛的零售客源。”管守明说,“内蒙古本土电商起步晚,规模小,位置分散,实力弱的特点明显,也没有本土电商龙头品牌。长期以来,内蒙古电子商务始终处于‘逆差’格局,付出去的人民币远远多于收进来的人民币。”
内蒙古本土电商惨淡的交易额并没有影响电商专家的信心,许多电商专家都表示看好内蒙古本土电商的前景,前提是本土电商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专家认为,本土电商至少拥有三方面优势:一是同城快递及“门对门”快递服务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和质量担忧;二是发展O2O模式(从线上到线下营销模式),既为消费者提供实惠价格,也对售后服务形成保障;三是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系副教授程絮森认为,内蒙古本土电商应首先立足于本地的需求,并结合地方的优势和特色,从传统产业向O2O电商模式转变,并大力发展物流仓储能力。“本土电商要努力去追求线上交易,短时间配送,退换货便捷,线下实体店服务全面和到位。”
“内蒙古本土电商还要摒弃一蹴而就的发展思路,要在循序渐进中摸索和总结经验。跟风模仿、盲目烧钱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说。据了解,内蒙古本土电商把大量的钱都花在了媒体推广上。专家建议,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和自媒体进行电商推广不仅能减少费用,而且推广效果也比较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系教授李安渝表示,政府应加强对本土电商的规划与引导,并改善地区性电商发展环境,重点培养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本土电商龙头品牌,以此来带动整个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