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00多家低代码开发平台,功能强大的有哪几家?(低代码 开发平台)
「低代码」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早在 2014 年,咨询机构 Forrester 就明确了低代码的含义,利用很少代码或几乎无需写代码就能快速实现应用程序的开发。
而随着低代码的迭代升级,如今的低代码平台也开始被更广泛地采用,我之前人事一家在汽车生产企业做信息部主管的朋友,他们从去年开始选型,后来采购了一家低代码开发平台,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快速构建了智能工厂精益管理系统、MES生产管理系统、QMS 质量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等10多个应用上线。
所以就目前而言,低代码确实是个趋势。企业顺势而为,或许能利用低代码的“势”,实现弯道超车,快速落实内部的数字化管理。
要评估一家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功能到底有多强大,其重点要看它能做的系统有哪些!
像市面上多数低代码平台,遍能做的业务系统有:OA、CRM、人事、绩效、合同管理等。
而体现低代码能力分水岭的,则是看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否做出更为复杂的核心业务系统,比如:ERP、PLM、MES等。
那么,这里该如何辨别一家低代码平台是否具备构建复杂核心系统的能力呢?
请看如下几点:
- 看看这家低代码之前做过的案例,是偏简单业务场景的多,还是偏复杂业务场景的比较多。
- 是否提供相关复杂业务场景系统的dome,或是能否支持通过POC搭建的方式,快速验证其能力。
- 跟其售前方案专家进行会议沟通,看看他们到底懂不懂构建ERP、MES、PLM等系统的底层逻辑。
- 当平台现成组件功能无法满足企业时,他们提供了哪些可行且能快速落地的解决方案。
基于此,本人通过4年多来对低代码的认知与了解,下面来详细讲一讲:
到底哪种模式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更具能力优势?
1、选对模式——低代码高效率
为了将效率最大化,如何使用低代码平台是企业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个人认为,目前很多头部企业开始选择与一些优秀的低代码公司进行合作开发,或是采取 OEM 的方式;中部企业也在快速拥抱低代码产品;底部的小企业,则更适合选择「SaaS 低代码开发」的模式。
低代码开发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业务部门(非专业开发人员)与 IT 部门(专业开发人员)协作开发。对业务人员来说,由于误判了低代码的便利性,以「简单拖拽即可搭建应用程序」这种思维定势构建 App 时,非专业开发者必将面临不小的挫折。
低代码平台更适合有一定计算机背景的业务人员,或与 IT 团队合力进行开发,把对业务的了解和 IT 专业开发知识整合起来。要达到业务与开发之间的平衡,结果必然是将开发难度降低、同时将业务逻辑部分加强。
除了平台、人员,数据也是低代码开发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常常遇到的问题,如何把数据库、ERP,以及本地开发的应用无缝连接起来。针对很多公司和企业现有的系统或以前开发的信息化软件,强大的低代码平台(比如织信Informat、clickpaas等)都能提供不同的接口,可以适配各种数据库以及典型核心系统的连接组件,只需要调用和参数配置就可以把多个垂直业务系统的数据连接到低代码平台上。通过低代码的开发操作索取到最终的数据源,不用改变过去的应用就可以开发出一些新的业务场景,使用的也是当前原生的数据。通过使用统一、可视化、模型驱动的语言,提供全方位的卓越体验。
2、三个方面——打造优秀低代码平台
为了打造卓越的体验,低代码平台自身也需要通过交付的时间成本、人员投入以及运营效率的考验。
时间成本方面,客户越来越重视业务上线的时间,因为上线时间等同于市场份额,而突破就在低代码。
用低代码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客户以十倍于以往的应用交付效率,让客户快速交付应用,进而相比较自己的对手更早地在市场上推出服务,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以“织信低代码”的客户朗驰为例:
服装行业对时间非常敏感,一个产品款式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如果采购传统的PLM商业套件,不光是授权费的高昂费用,也面临整个企业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借助织信低代码,朗驰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构建了一套完全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服装行业 PLM 产品。用户可以借助低代码开发的方式,轻松对系统进行各种修改和迭代,将自己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融入到自己的 PLM 中。
人员投入方面,如何减低应用开发品质对开发人员的个人能力的依赖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在国内,除了银行、保险、运营商等强监管行业已经构建了成建制的科技中心外,大多数的行业客户依然是典型的「大业务小 IT」类型的企业。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客户会发现,没有足够强大的 IT 支撑能力,会影响到核心业务发展。
织信低代码客户某汽车零配件的上市企业,在生产端的作业涉及到跨系统、跨部门协作,产生大量费时耗力的线下工作,且容易出错。整合多系统、多部门业务流程,要么功能局限不能满足期望,要么价格昂贵且开发周期长。该企业利用织信低代码开发平台解决了功能局限和成本巨大的问题,赋能业务人员,先后开发了 MQ 问题质量追踪、供应链风险预测等多个业务系统,实现敏捷开发,解放了生产力。质量追踪系统由一位应届毕业生独立完成,共用 10 天,而且开发效果也很好,相较传统模式开发,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运营指标方面,织信低代码将它归结于效率。
低代码平台在工厂领域的使用场景就是很典型的运营效率提升场景,某佛山工厂企业选择织信低代码平台,首先实现了工厂的无纸化办公,通过数据电子化和整合管理,为后期的进一步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了想象空间。软件开发相比传统方式节约了60%的工作量,随着应用的增多和更多复用组件的开发,期望最终能达到70%以上的开发成本节约。
3、深度定制——让低代码走得更远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实现,也需要快速、高品质地交付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这也是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大的困境。这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核心系统提供的功能过于「标准化」,而业务的变化很快,「定制化」需求层出不穷,对企业有限的研发资源而言,二者之间的鸿沟很难填补。这也是国内客户普遍有着超过 70% 以上的业务需求得不到 IT 排期的原因。
解决应用系统需求供给中的能力「标准化」和需求「定制化」问题,就是低代码的开发场景。因为低代码开发最终要帮助客户实现的,是「敏态」业务需求的快速、高品质开发。
针对这些问题,织信低代码平台开创了六大核心能力,即视、云、端、数、智、流。具体为:可视化开发方法、云原生支持的能力、可多端体验、数据集成能力、人工智能的加持以及智能流程自动化。
织信低代码平台具备可扩展的能力,可重复利用开发组件、集成和部署新的业务应用程序,并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添加和改进系统功能,织信低代码可对所有现有系统和数据进行协作和扩展。作为一个独立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它既不属于任何一个生态,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应用,是软件开发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实现方式,不仅能够开发企业级复杂应用,且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织信低代码提供多种开发环境,前者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应用,后者则是一套为专业人员提供的环境。织信低代码还针对办公协作,将用户分为一线业务人员、技术程度较高但不懂编程的领域专家,以及全栈开发人员,提供不同的操作体验,将多套环境、三种角色完美融合在平台上。
织信低代码平台还选择用比编程语言更抽象的表达式语言组件,实现图形化编程。通过众多的 表达式上下文 对 AI 编程进行数据训练,将形成的几百万个模型储存到云上,并对这些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分析里面的内在共性逻辑,自动生成一部分代码,开发者无需手工编写重复的代码。同时,平台还加入语音识别和语音输入等功能,让低代码平台可以生成带有类似功能的应用。
重复工作变少了,开发的效率自然就会提升。以前面讲到的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为例,以往,车辆从生产线生产出来之后可以直接交给用户,但现在从生产线出来的车通常缺少芯片,几万辆车停在那里,亟待管理。有了低代码平台,该企业只用 2 周的时间,就把缺件车管理按照业务诉求开发了出来,方便生产线的车辆管理,一解燃眉之急。
如此高效的开发过程,也与平台的高逻辑性密不可分。
低代码并不代表低逻辑,如何在低代码平台上通过拖拉拽的方式体现出很高的逻辑性,也是重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当前市场,大型科技企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要一套成熟的行业应用模板,只要简单修改就可以直接用在自己的应用上;一些不以软件开发为竞争力的行业,如金融、保险、制造等,缺乏相关技能和人才储备,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低代码平台也可以在这些领域大显身手。
在未来产品技术的升级方面,低代码将围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持续投入,如智能工厂、工业4.0、数字孪生等,也会帮助客户利用自身的海量数据,生成和训练 AI,更高效地利用资源。
个人认为,低代码能够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对过时的遗留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更重要的是,低代码提供了一种将遗留系统和其他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新功能添加到老旧应用的同时,保持了应用的完整性。从这方面看,低代码与大厂和传统企业都有很高的适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