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建构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建构

当前,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其中,“学思想”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研判我国基层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科学总结我国基层治理的普遍规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怎样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等重大课题,形成了由原创性的科学概念表达、鲜明理论特征和创新话语体系构成的理论体系,清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架构。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是这次主题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创新我国基层治理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理论建构的立论依据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对现实问题的回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

一是源于高度理论自信。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基层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主要包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向基层下移,等等。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解决新时代现实问题的深邃思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理论积淀。这一重要论述是基层治理领域更为聚焦、更具针对性的创新理论的鲜明表达。

二是源于突出问题导向。这次主题教育要求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回答并指导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是基层治理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全国各地调研时,基层治理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重要问题。

三是源于坚实的实践支撑。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基层治理的新战略新举措,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实践要求,呈现出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形态。既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又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构成了基层治理理论创新的重要实践支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创“中国之治”新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提供了实践验证,是对其科学性和生命力的充分证明。

四是源于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基层治理的实践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转型等诸多因素带来社会治理中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要紧紧依靠基层群众的智慧推动改革,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基层创新精神,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写入全会《决定》,标志着“枫桥经验”已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复制和推广典型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已成为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理论建构的基本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基层治理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清晰地呈现了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理论建构的基本路径。

一是汲取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基层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之路,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这些弥足珍贵的治理经验,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政治方向、奋斗目标、科学理念、领导力量、治理主体、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根本保证等方面的理论继承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是立足新时代实际。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思维,这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就是立足新时代这个基层治理的最大实际作出的科学回答。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矛盾挑战之大、风险考验之多、社会稳定任务之重都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中国客观实际、围绕时代主题、洞察基层治理规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基层治理理论创新成果。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系统观念的高度概括性阐释,强调了系统观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基层治理领域的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需要我们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要整体考量、全面部署、协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这项改革牵扯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涉及到众多方面,必须调整层级或部门职能,下移权力、资源、管理、服务。基层治理改革越深入,就越要求我们加强协同,在改革方案、改革落实和改革效果上都要更加注重协同,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上协调匹配、在实施中合力推进、在成效上相辅相成。

四是运用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强调、最注重运用的思想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卓越的政治智慧、科学的辩证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基层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他明确指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这就深刻阐明了统筹活力和秩序的辩证法,在活力中保持秩序、在秩序中激发活力。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这是基层治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样态

一种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其主体内容能够完整地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概念和论断,从理论维度对基层治理面临的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形成了具有鲜明严密性、层次性、整体性特征的理论新形态。

一是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产生的时代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就是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的系统展开和深刻阐释。有奋斗目标和战略思路,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有道路设计和保障条件,有总体安排和战略重点,系统地构建起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的战略布局和理论框架,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是善于运用创新话语表达。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概念和范畴是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元素和逻辑单元,一定意义而言,理论体系就是逻辑自洽的概念和范畴体系。基层治理的理论创新力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新概念和新范畴的使用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运用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概念和范畴。比如,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四化”、共建共治共享、“三治融合”、“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等等。这些概念和范畴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是用中国实践、中国理论回答中国基层治理建设的最重要的话语体系。

三是完整构建新的叙事结构。从理论构成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从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基层公共服务等理论维度,展现出明确的理论发展方向,这些理论维度相互交织、有机统一,彰显了理论形态的复合性。从层次布局看,首要命题是党的全面领导,总体命题包括基层治理目标、基层治理主要矛盾、城乡基层治理,重点命题包括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共同体、“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保障命题是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形态。从结构特征看,“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压轴,意在表明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政治地位和根本保证作用,体现了理论结构的系统性,构成完整的理论闭环。

四是明确提出新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系统呈现出基层治理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以及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等等。这些创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基层治理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正是这些创新论断的集中汇聚和系统集成,使得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整体性升华。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党的基层治理创新的最新成果切实转化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效能。

(作者:尹鸿雁,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来源:哈尔滨日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