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联建引领跨区域联动(以党建联建引领跨区域联动发展)

原标题:以党建联建引领跨区域联动

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一些相互毗邻的区域,许多基层党政部门逐渐探索出以党建联建引领跨区域联动,创新区域发展的党建工作模式,解决跨区域治理困境问题,适时顺应新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创新党建引领跨区域治理模式

长三角跨区域治理涉及多政府部门、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协调不同地区、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这就需要超脱于各方利益分歧之上、作为领导核心的党组织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多方沟通协商、凝聚共识、解决难题。当前,最为突出的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是建立了跨区域的党建联盟。党建联盟通过城市群党建联建会议、枢纽党建、毗邻党建等不同机制形成了党建共同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协调各方的优势,以此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城市群党建联建会议已成为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党建合作的有效载体,在长三角城市间建立了定期协商机制、党性教育培训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项目合作机制等创新机制,推动党建工作整体化效益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除联席会议外,长三角地区还创新出枢纽党建、毗邻党建等方式建立党建共同体,深度链接党组织各级力量,聚集资源项目,形成治理整体效应。比如上海市闵行区与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安徽省合肥市等携手探索“枢纽党建”新模式,由此链接各类主体和不同要素,并推动“长三角人工智能党建联盟”等产业链党建联盟的成立。上海市金山区与浙江省平湖市两地联动创设“毗邻党建”,通过在市镇村三级层面开展党建共建机制,如建立跨省市联合党支部、联合党群服务中心、毗邻党建联席会议、毗邻镇村社区协商机制等,推动两地协同合作和融合发展,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治理的强大合力。

实现区域一体化强势联动

跨区域治理涉及政府部门众多,受属地化管理影响,上级政府只能对归口管理的下级部门进行协调,这就容易出现跨区域层级部门协同乏力的困境。跨区域党建联盟以整体性治理为立足点,克服跨界层级障碍,破解跨区域治理中行政壁垒、部门分割等问题,提升跨区域治理效能。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党组织通过顶层设计进行制度整合,破解体制壁垒,打通行政制约。在国家层面,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直接聚焦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制定具体结对方案推动皖北地区快速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在地方层面,党组织也通过发布规范性文件深化跨界合作与协同发展。

二是强化项目引导。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项目合作,推动平台建设,创新联动机制以协调多方利益、整合资源,形成党建网络嵌入的横纵治理网络,有效克服行政碎片化难题。如苏皖两省建立了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重点项目库,通过诸如省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推动合作协同发展。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党建资源共享推动人力资本、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

与传统科层制治理相比,跨区域党建联盟以整体性的党建网络贯穿纵向层级体系,通过发挥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整合功能,打通自上而下治理环节,有效克服多层级跨部门的行政壁垒障碍,实现跨区域一体化强势联动。

建构跨区域治理共同体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跨区域党建联盟从过去解决“专项问题”“靠项目带动治理”等逐渐扩展到“综合治理”。如苏皖“水域守护党建联盟”从非法捕捞、非法航行、非法采砂治理等专项治理,升级到生态共保、产业共兴等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浙江衢州安徽黄山福建南平、江西上饶四地共建浙皖闽赣省际合作示范区,从文化旅游品牌“联盟花园”逐渐扩展到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等领域。

跨区域党建联盟注重扩展协同治理圈,建立横向协作的治理网络,将更多主体纳入治理网络中。如上海金山区继续升级毗邻党建,加强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合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协同体系。沪苏浙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成由优质市场主体组成的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建构跨区域治理共同体。以跨区域党建联盟为中心,长三角城市圈逐渐建立多主体参与、各类发展资源要素开放共享的跨区域治理共同体,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跨区域党建联盟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治理的积极引领者、有效连接者、有力整合者,确保各级党组织间的顺畅交流和协作,组建机构、制定章程、形成机制,保障联盟联动行动策略的正常运转,不断提升跨区域治理的制度化水平。通过持续性优化创新,跨区域党建模式不仅能够提升长三角一体化治理效能,还将为长三角区域的长远发展和繁荣提供坚实支撑,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

(李佳佳 张树平,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来源:文汇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