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信筑牢粮安“压舱石”——苏粮集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在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市中心繁华地带,原本有一条鲜为人知的无名小巷,而不同寻常的是,巷子深处有楼曰苏粮国际大厦,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粮储局江苏局、江苏省粮食集团等三家重要涉粮单位驻此办公。2022年6月15日,南京市政府正式将东起羲和广场西门西至中山路路口长约83米宽约7米的道路,命名为“粮安巷”,寓意“粮食安全”。
2019年以来,江苏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时刻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神圣使命,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经营数据呈阶梯型增长,用“自信”构筑、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苏粮集团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蝉联“中国粮油最具影响力企业”,在“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江苏服务业百强企业”榜单中持续争先进位,稳居全国行业第一方阵。
以安兴粮 保供根基“稳”起来
这几年,苏粮集团党委以服务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为使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提质增效,高质量持续推进全国行业一流企业建设,全国行业领跑地位持续巩固。
2022年5月29日,在江苏粮食史上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是日,江苏省储备粮管理公司正式成立挂牌,历史性实现全省省级储备粮集中统一运营管理。
根据省政府通知意见,苏粮集团将省储备粮公司纳入管控体系。举全集团之力,倒排时间节点,采取工作每周调度、难题即时会办等方式,推动组建工作取得实效。
按照组建集并工作目标任务的要求,加强过渡期管理,对原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储备库点,实施分类监管、划片区管理,做到科学轮换,在省级储备粮年度综合考评中,集团储备库点均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检查。新增的省级储备粮扩储任务和第一批集并任务已如期完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苏粮集团有效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不断夯实保供基础,提升服务宏观调控的规模实力。
四年多来,积极融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团粮油经营量增长123%,两季收购总量增长216%,物流吞吐量增长43%,粮油进口量增长154.8%;2022年小麦收购总量首次突破百万吨,企业市场份额和为农服务成效进一步凸显。
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引领。在全省范围内优质优价收购粮食,所属库点提供“五代”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让老百姓卖“放心粮”“舒心粮”。
以港兴粮 “一江两园”“矗”起来
“集团加大对粮油仓储和加工物流产业的投入,2019年以来累计项目投资达54项。”苏粮集团投资发展部部长葛雪康表示,截至目前,集团拥有仓(罐)容、粮油年加工能力相较于四年前分别增长90%、109%。
如果说苏粮集团这几年大笔如椽,把“粮”字写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么“一江两园”的建设则是点睛之作。
苏粮集团总经理助理、江海公司董事长陈礼华介绍,集团党委从发展大粮食、大物流、大产业出发,适时提出了建设“一江两园”的新思路,由江海集团在长江沿线的张家港、如皋建设粮油产业园,形成“一江两园”物流大格局。
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枢纽,张家港粮油产业园历经30多年建设发展,已蜕变成集中转、仓储、储备、交割、保税、油脂油料加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粮油产业集聚中心,是华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功能综合性粮食物流园区,是国家八大粮食物流通道中长江中下游通道上的重要枢纽之一。
“去年5月,园区再次扩容,6万吨钢板仓项目开工,配备6座钢板筒仓、提升塔及栈桥等辅助设施。”张家港产业园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明介绍,此次扩容后,产业园每年将新增散粮吞吐能力200万吨,进一步提升产业园的粮食装卸、储存能力。
多年来,张家港粮油产业园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货运往来,与国内20多个省、市建立中转业务关系,先后填补长江流域中转进口小麦、大豆、大麦、毛豆油等多项空白,“前港后厂”的运营模式,极大节省物流成本,让进口粮油及加工产品快速流转,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主管部门誉为长江粮食流通走廊的“龙头”。
在距地面62米高平台俯瞰张家港粮油产业园的全貌,从仓房群到油罐群,从粮油加工项目到长江码头,尽收眼底,宛如一座小“工业城”。陈明用手指着一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说,这是江海粮油集团和战略合作伙伴共建的日产1200吨精炼植物油项目,将在今年完工投产。
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日产1200吨精炼植物油厂一座,以及污水处理站、循环水池等配套设施,年加工油脂36万吨,产值超30亿元。
在与张家港产业园隔江呼应的如皋粮油产业园,公司总经理蒋志锋介绍,2022年,园区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双胜利”,继续位居集团公司群英榜榜眼。全年完成营业收入24亿元,年粮油经营量148万吨,物流吞吐量首次实现百万级突破,完成183万吨。
三个板块呈“三足鼎立”之势。油脂加工板块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同时,主动在我国东北地区增设有机大豆种植基地,丰富采购渠道,服务国人“油瓶子”健康;物流板块实现24小时作业,单天作业量突破1.5万吨,全年作业量较上年增长超4倍;贸易板块继续加大“一手”粮源掌控力,直接对农收购超40万吨,实现历史最好成绩。
以业兴粮 企业焕新“强”起来
综观苏粮集团前进的脚步,无一不是在“自信”中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苏粮集团总监、企管部部长姚学武表示,我们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截至2022年底,集团已全面完成127项改革任务,为一流企业创建蓄势赋能。
加大外联拓展,做强规模实力。控股收购如皋粮油产业园,拓展长江北线粮食内贸物流节点和非转基因大豆加工项目;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仓储物流、油脂加工等项目。通过优势资源互补合作、产业链条协调联动,集团近两年营业收入稳定在200亿元以上。
好钢用在刀刃上。年均科技创新投入增幅超28%。打造创新平台,与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合资成立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加强江苏优质稻米品种研发推广,与江南大学合作设立苏粮集团产品研发中心、与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苏粮仓储科技研发中心,构建“一院所两中心”创新平台体系。
深化创新应用,组织实施数字苏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1 N”储备粮管理体系向“智慧粮库”转型;“低菌小麦粉工艺”“横向通风工况下整仓均温及环流装置系统”等技术申请专利并投入应用;全面建成低温或准低温粮库,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粮食低温保鲜储藏、智能综合控温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与高校合作研发的绿色制油技术、面粉产业化技术分别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粮油学会粮油科技成果一等奖;与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选育的8个优质粳稻新品种正在申报品种权,做强“种子芯片”。
“无论干什么事情,不要先自己气馁,要自信我能、我行。”这是笔者在苏粮集团采访听到多次类似的话语。
在江苏三零面粉海安有限公司,笔者听到了一个三零面粉用创新打破“魔咒”的故事。原来上一届集团党委为打响“苏三零”品牌,提高“苏三零”市场占用率,2013年选定在海安组建“江苏三零面粉海安有限公司”;2016年10月海安面粉项目动工,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面积128亩。当时,社会上和行业内曾有人并不看好海安项目。
2019年新一届苏粮集团党委领导班子认为,苏三零海安项目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应该“一张蓝图绘到底”。
“升级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竞争是海安公司得以站稳脚跟、稳步发展的独门利器。”江苏三零面粉有限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徐俊说,长期以来苏三零公司以优质的民用粉专用化立足面粉细分市场,2019年海安公司投产后,由于市场专用粉市场起量有限,通过开发新产品差异化经营为突破口,以优质产品引流其他产品,快速打开了市场。同时,海安公司利用稳定的质量、良好的口碑积极与头部企业合作,多措并举打破了面粉企业投产亏三年的“魔咒”。
2021年小麦市场变化,加上五得利、中粮、益海周边产能的扩大,苏三零公司察觉到部分产品利润率较低,已不能作为海安公司的引流产品,便迅速调整策略,往市场适销对路的市场专用粉并轨上转型。
同年,求贤若渴的海安公司从国内知名的专用粉加工头部企业引进两名生产、研发人才,迅速打开工厂专用粉市场,先后增加多家优质工厂客户。今年7月,公司将专门为市场专用粉辟出一条面粉生产线,作为产品“研发基地”。
笔者在苏三零面粉宣传册上清晰看到,其营销版图涵盖全国22个省市区,东北的黑吉辽,华南的海南和两广,西南的云贵川渝,东南的闽浙赣,北京和上海、安徽、湖南、湖北等地,都有苏三零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