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把抓基层强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为加强基层党建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省沈阳、大连鞍山等地坚持党建引领,把抓基层强基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实现党建对基层治理的有效引领,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沈阳市:党建聚邻一家亲

这是沈阳市一组闪亮的数字: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67个,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100%达标,在200个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沈阳市开办幸福教育课堂,聚焦“安全、乐学、成长”,向社区送课1.65万小时,服务中小学生17.2万人次。

近年来,沈阳市突出“一老一幼”,加强社区服务,切实做到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和平区和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张明伟的话很有代表性:“社区党委以老人、儿童两大群体为主体,打造社会治理新形态,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为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不断努力创新。”

这是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辽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沈阳市沈河区溪林社区“三长五员”工作专班成员共同商议社区建设工作。

沈阳市强化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推进“四零”(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疫情)社区建设,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凝聚“善”的力量,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路径实施“伴”的行动,推动党组织向一线覆盖、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政策向一线倾斜,努力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幸福社区。

一个个举措令人振奋。实施《沈阳市强化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四零”社区建设和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进社区等5个行动计划。沈阳市推动967个社区党组织、8255个网格党支部、14289个楼院党小组、26909个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上下贯通,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高效运转。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倾情办好认领的五个方面7.1万余件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派我来的”初心使命。

沈阳市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一拆”即拆除违建,“五改”即改空中线缆、地下管线、小区屋面、道路和绿地,“三增加”即增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设施、智能安防设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坚持居民全过程参与、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邀请“人民设计师”因地制宜,设计满足群众需求的改造方案,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很多小区如今成了花园小区、智慧小区。沈阳市还将全市1980栋散体楼围合成679个小区,推动1471个无物业小区落实管理主体,在全市6588个小区全面推行“红色物业”,培育“党建聚邻一家亲、暖心服务共为民”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品牌。先后涌现出牡丹社区、葵花社区、文安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千山小区、安检法小区党群服务站等一批示范点。

沈阳市将“互联网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延伸到社区。累计推送6.4万余个岗位,帮扶1.1万余名群众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2.8万名行动不便老人与基层医疗机构完成签约,创建健康社区(村)144个、健康家庭50万户。同时,在推进“四零”社区建设中,推动“关口前移、动态清零”,实现卫生健康、应急、公安、信访等部门专业力量100%下沉社区,全市社区事故和死亡人数、刑事治安警情等均实现大幅度下降。

沈阳市坚持把基础保障作为社区治理的必要支撑,大力推动人往社区去、钱往社区投、政策往社区倾斜。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0人,超额实现“十四五”不少于18人的目标,向全市967个社区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副书记,常态化实行“三长五员”实名制专班治理模式,市区两级向社区派驻的党员干部达1.3万余名。同时,为每个社区预核2至3个事业编制。推进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运行市民诉求服务“接诉即办”平台,推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一办到底”。推动“同网共治”,将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应急管理、民政、房产以及水电气热等15个民生部门和保障服务企业人员定人、定岗、定责,全部实名制编入网格,协调联动,推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大连市:为基层党组织聚力赋权减负

坐在大院的长椅上,大连市中山区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党委书记关小佼望着秋日暖阳下干净齐整的院落,十分欣慰,“今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和合大院‘1315’自治模式(建强1个楼院党支部,成立自管、议事、监督3个自治委员会,制定1套楼院党支部、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动自治机制,用好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5支志愿者队伍)复制推广到‘梅、兰、竹、菊’4个楼院,由楼院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建立自管委员会,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原来的弃管小区如今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大连市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辽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大连市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的 “余晖卫士”修整塌陷破损方砖路面。

坚持强基导向,多管齐下,促进权力下放、人员下沉、资金下拨,大连市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让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党组织有权、有人、有钱为民办实事。

着力为乡镇(街道)赋权减负,赋予乡镇(街道)“6 1”项权力。落实乡镇(街道)党(工)委对辖区的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对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建议权。强化乡镇(街道)行政执法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省政府制定赋权清单后,大连市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以乡镇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逐步探索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同时,制定相应措施赋予乡镇(街道)党(工)委对派驻机构的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同志任免的建议权。全市102个街道、47个乡镇、743个社区全部组建“大工委”“大党委”,具备条件的702个村完成“大党委”组建。在“大工委”“大党委”实行“1331”工作机制,即由乡镇(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牵头统筹策划,街道社区与驻区企事业单位互相提供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大工委”“大党委”建立定期会商、定期活动、定期反馈三项制度,由党群服务中心做好具体工作承接落实,统筹解决小区停车、垃圾分类、文化康养等民生需求。

推动编制、人员、资金向基层倾斜,全面充实基层一线。

减上补下,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下沉。大连市进一步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原则上为每个乡镇(街道)增设2个机构,综合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总量7至9个。统筹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通过市、区(市县)两级减上补下,为乡镇(街道)增加行政、事业编制1500名。定期组织面向优秀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录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2018年以来,已面向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招聘事业编制人员76名。从今年开始,计划每年从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中拿出一定名额,用于解决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人员身份。

建立“1 2”干部下沉工作机制。“1”即全市每个社区(村)确定一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结对共建单位”;“2”即结对共建单位向所联系的社区(村)选派1名党员干部,同时派出单位明确1名中层干部担任结对共建联络员。“1 2”干部下沉工作机制实现全市928个村和743个社区全覆盖。同时,建立代表委员社情民意恳谈会制度,组织全市1.4万名“两代表一委员”走进社区(村),每月集中听取意见、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设立社区(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在保障每个社区每年20万元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础上,今年市县财政增支8500万元,专门设立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用于解决村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整合党建、综治、城市管理等部门网格为一个网格,在综合网格上设置网格党支部(党总支),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楼院党小组长和党员中心户,构建“社区(村)党委(总支部)—网格党支部—村屯(楼院)党小组—党员联系(中心)户”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共成立网格党组织10055个。积极推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进社区“两委”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截至目前,已经成立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161个。

大连市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郭志英感慨地说:“社区网格体系的重构,让辖区群众清晰感受到网格赋能增效带来的巨大变化。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下拨,也让我们社区党委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鞍山市:基层工作有编制有机遇

在鞍山市,“一核三圈”深入人心。

什么是 “一核三圈”?即在全市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落实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议事决策机制,联合辖区内各类组织共同研究协商处理有关问题,共建共治共享。

近年来,鞍山市把党建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体现在方方面面。

辽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鞍山市铁东区湖南街道东塔社区网格员向居民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鞍山市有效延伸党组织体系触角,强化党员中心户作用。同时,通过党员亮身份、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引导社区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刘娟说:“现在网格员都是党支部书记了,组织上授权,能够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收集群众意见更便捷、解决诉求更高效。”

10月12日,鞍山市主城区全域实施静态管理。当天,市委组织部立即组织2万余名居家在职党员就地转化为志愿者,由社区党组织调派,参与疫情防控,极大缓解了基层工作压力。鞍山市组织478个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180个社区(村)党组织结对子,从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选派700名干部,常态化派驻到全市350个社区。鞍山市还制定选派到社区工作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推动下派干部全面参与社区工作,组织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对接。

鞍山市编制资源、待遇、荣誉等也向基层倾斜。健全了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及自然增长机制,实现薪酬补贴逐年提高。从市县两级统筹调剂100个事业编制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专用,今年已有21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解决事业身份。实行“导师帮带制”,在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社区设立实训基地,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导师”,让年轻书记跟岗锻炼,学思路、学方法。在评先选优、“两代表一委员”推选中提高社区工作者比例。

按照“15分钟服务圈”的要求,鞍山市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市域治理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推动体制机制和各类资源整合优化、系统集成。创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线上10平台、线下10驿站”标准全面改造升级,推行“10 N”建设指引,有效丰富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与老年人有关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是民生工程之一。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办了“阳光食堂”,饭菜实惠,对不方便的老年人免费上门送餐。“‘阳光食堂’离家近又便宜,为我解决了大问题。”70岁的姚严城现已成为“阳光食堂”的“常客”。

近年来,新兴业态迅猛发展,鞍山市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全市打造专门为新就业群体服务的“鞍心”驿站。驿站悬挂标识,设立服务区,配备桌椅、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充电设备、书刊柜(架),提供暖心服务。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鞍山市坚持抓基层、强基固本,在织密建强组织体系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服务群众的水平。

(辽宁日报记者 曲 宏)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