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停招、撤销引关注,专业如何退出有序?(专业停招意味着什么)
近日,山东大学确定2019年19个现有专业停止招生,同时,继续申请增设4个本科专业,新批设的6个战略新兴本科专业启动招生,本科招生专业数量优化到95个。这标志着该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进一步加速,“瘦身强体”获新突破。
山东省多所高校本科专业停招、撤销
山大今年19个现有专业停止招生一事引发热议,从今年山大的情况来看,19个专业中,除7个弱势老化专业停招,另外12个专业中,有9个学科相近、碎片化、口径过窄的专业被整合,3个老专业实现了更新换代。
省内专业的调整和优化力度较大的,还有山东师范大学。早在2018年4月26日,山东师范大学就下发《关于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暂停部分本科专业招生的通知》,通知明确,为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学校决定对20个本科专业、1个专业方向暂停招生。
另外,山东艺术学院也进入专业调整期,去年开始专业方向数量从62个猛砍至50个,精简了那些不适应新时代发展,就业率低以及师资缺乏的艺术专业,学校把精力放在打造更有特色,更能服务社会的一些专业上。
专业调整,全国高校皆有之
高校专业调整已是屡见不鲜之事。日前,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根据统计,2018年普通高校共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831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4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0个,撤销本科专业416个。
这份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一经公布,便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受关注较多的除了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外,还包括撤销专业的情况。
撤销专业其实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一下子要撤销416个专业,数量上创下历史之最。要知道在四年前撤销的专业也只是四分之一,全年仅有100多个。(具体撤销名单,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有关专家分析,本科专业的停招、撤销甚至增设,也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关系。一些热门专业有可能会过剩,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会对一些新兴专业产生需求,这就要求高校随时对专业建设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据统计,十年内(2009—2018)被撤销最多的专业分别是:服装与服饰设计(39个)、信息与计算科学(35个)、会计学(30个)、公共事业管理(28个)和教育技术学(27个)。
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招生阶段困难,学生凑不齐一个班;二是学科教学目标重合,主要是与其他专业界限模糊导致定位重合,不利于管理;三是就业前景堪忧,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匹配,功利性强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惨淡。
专业调整,退出要有序
在大环境的变化下,高校顺应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定位进行专业调整,合情合理。拿什么作为撤销专业的标准?如何让专业调整的过程合理规范?这是高校在实施专业调整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以加州州立大学斯坦尼斯洛斯分校为例,该校的专业调整以每七年一次的专业评估为基础,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判断。在某专业被判定为停办或撤销之后,该专业需要申请进行“专业特别评估”,全面衡量专业是否有停办或撤销的必要。
在收到专业特殊评估的书面请求后的30天内,斯坦尼斯洛斯分校的教务长与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在获得大学教育政策委员会和研究生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后,将联合委派一个专门的评估委员会开展针对专业的特殊评估。
在结束专业特殊评估后,专业特殊评估委员会需要将审查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并附上对该专业是否停办或撤销的建议,递交给学校管理层并由校长给出最终决定。
若校长认为停办该专业十分必要,在启动专业停办程序后,该专业将不再招收新的学生,专业的教师需要与院长及其他专业人士共同商议并制定恢复专业的计划。在五年的停办期内,被停办的专业每年都需要向学校递交一份年度报告,说明本专业有能力在第五年结束之前达成设定的目标。
在第五年结束时,经大学教育政策委员会/研究生委员会、教务长及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的全体同意,被停办专业可以申请再多一个五年的停办期。但如果经考察后判定,该专业难以达成目标,持续的停办无法帮助专业重建,该专业将进入撤销程序。对外公布撤销专业的决定后,还有很多事等待校长一一处理:
■ 宣布一个截止日期,在此之后新生(包括转学生)不被允许在该专业入学。一般情况下,在专业撤销的官方声明发布后的两个学期,该专业暂时不会被停办。
■ 要求注册主任准备一份待撤销专业的所有学生的正式名单。
■ 指导注册主任告知待撤销专业的所有学生继续完成学位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1. 为获得学校特定学位,学生完成学位要求的截止日期;
2. 对希望转学的学生,学校能提供的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学位和专业;
3. 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中的其他院校能提供的类似专业;
4. 在达到被撤销专业的学位要求的前提下,还有哪些可以考虑的替代项目。
■ 与其他管理者和教师委员会商议,尽一切努力解决被撤销专业的教师的安置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当专业退场,如何安置相关专业教师就成了大问题。对此,拜欧拉大学有自己的做法。
拜欧拉大学在几年前发现了生源收缩的问题,打算按照高中毕业生的专业填报意愿,增加科学和技术方向的专业,关停一部分招生和毕业率不佳的专业,实现资源分配优化。
由教师组成的工作组花五个月时间建立了专业评价标准,让专业陈述,如果获得20%额外的经费,专业会如何发展,如果损失20%的经费,专业要如何应对。根据结果,工作组将专业分为五类,一些专业被建议给予更多资源,一些则被建议关停。工作组报告在线上对全体教职员工开放,用于讨论和提供建议,大学管理者则会充分考虑教职员工的意见,与最终被关停的专业探讨后续处理方案。
尽管有数据支撑、教师参与,专业调整的决定也透明而理性,但学校仍不应低估专业关停对于教师产生的情绪影响力。在专业调整方面表现出色的高校往往主动沟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受影响教师平稳落地。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专业调整对师生的影响,拜欧拉大学让被关停的专业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下来,让专业变成辅修,让辅修变成流向。比如被关停的环境科学专业变成生物学系的研究方向之一,体育专业设在运动机能系之下,这样一来,除了一名教师主动离职,没有一名教师被学校解雇。
专业调整固然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但从长远看来,它是让高校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不过,高校在大刀阔斧地制定专业调整方案时,既要注意科学性,也应充分注意策略和安置方案。
本文综合自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ID:qiluwanbao002)、青塔(ID:cingta-com)、麦可思研究。
看了这些戏精上身的论文致谢,大学老师不淡定了……
大学老师:同学,来上课吗?课堂氛围很浓的那种
工科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深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