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纪录!国防军工ETF(512810)单日吸金1.12亿元!三周期有望开启实质性共振,军工高景气度延续有“底气”?
两市近期延续反弹行情,国防军工却与大盘走势“背道而驰”。
8月军工月,虽然军工二级市场表现不够亮眼,资金面热度却持续高涨。以追踪中证军工指数的国防军工ETF(512810)为例,该ETF昨日获1.12亿元净申购,单日净申购额创上市以来新高。
截至7月31日,国防军工ETF(512810)最新基金份额增至5.03亿份,最新基金规模6.11亿元,创上市以来规模新高。
军工板块的特点,一旦有星火点点,即有可能急涨燎原。特别是下半年,随着军工订单陆续落地、以及催化事件密集释放,国防军工板块迎来底部修复行情的概率也在增加。
1、估值仍处历史地位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中证军工的PE-TTM估值为59.93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29.86%历史分位数,板块估值仍处较低位置。
2、国企改革加速推进
中航电测上月26 日发布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拟以174.42 亿元收购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
此前,国资委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持续优化调整,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全面推进,未来优质资产有望进一步向上市平台靠拢。
中信建投此前观点认为,军工行业国企改革将带来“两提升,两促进”,即: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提升研究可视度、促进全产业链的景气度提升、促进全产业链的业绩释放。
3、船舶制造向高质量发展
船舶为近期军工行情为数不多的亮点。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同比回落,而我国新接订单量逆势提升。
根据中国船舶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二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798点,10年来首次接近800点,创近年来新高。与去年同期700点相比,提高98点,同比增长14%;与一季度772点相比,提高26点,环比增长3.4%。预计2023年三季度,国际航运市场将延续调整,重点监测造船企业仍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产能利用充分,CCI将继续保持高位。
4、中国军贸迎来新机遇
根据SIPRI统计,2022年世界军费实际增长为3.7%,达到创纪录的21819亿美元(以2022年美元价格和汇率计算为22400亿美元),全球军事支出不断提升。
2022年,中国军贸规模为20.17亿TIV(TIV是一个由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发明的统计单位,是衡量各国武器交易的中间价值。TIV值越高,意味着武器产生的威力越大),同比增长38%,军贸规模为近5年最高,军贸产品出口恢复到较高水平;同时,中国军贸规模占全球比重也回升至6.31%,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多家中国军工集团军贸规模跻身世界前列。
国防与安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需共同面对的话题。面对大国间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各国都纷纷开始加强自身军备或上调国防预算,我国军贸发展将迎来较大机遇。
5、三周期有望开启实质性共振,行业景气度持续
展望下半年,广发证券认为三周期有望开启实质性共振。
产品周期,后续装备采购预期有望逐步明朗、新质新域先进装备供给提升,商业航空航天、军贸等需求延长中期成长曲线,产品周期景气抬升。
产能周期,核心卡位环节产能有望集中释放,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专业化整合、股权激励促降本增效,企业盈利释放动力已迎向上拐点。
库存周期,复盘 2020 年以来军工行情,尤以上游元器件的被动去库-主动补库所牵引。下半年,有望开启新一轮补库周期,叠加产品、产能周期双击,重视军工β反转。
光大证券表示,提升国防建设的需求长期存在,同时在国际军贸、军转民领域需求的牵引下,国防军工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度,长期维持增长态势。
公开资料显示,国防军工ETF(512810)标的指数(中证军工指数)成份股全面覆盖79只国防军工领域的细分龙头,是一键投资A股军工核心资产的利器。相较其他资产,国防军工行业内循环程度高,经营韧性强,军民融合前景广阔,当前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且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截至2023年6月30日,国防军工ETF(512810)自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相对业绩基准的超额回报23.08%!
备注:国防军工ETF成立以来 2016年-2022年业绩分别为-7.33%、-12.27%、-28.34%、25.39%、77.34%、25.08%、-25.5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军工指数)收益率分别为-3.44%、-18.37%、-27.25%、22.02%、67.91%、14.28%、-25.74%。
风险提示:国防军工ETF被动跟踪中证军工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3.12.26,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