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全国人大代表沈艳芬:基层农业科研大有可为(沈艳玲的简历)
“政府工作报告明家底、增底气、晓问题、强信心,‘民生温度’直抵人心。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基层农业科技战线的代表,我特别关注报告中科技创新、‘三农’工作等内容。”带着“硒”望的种子——堇叶碎米荠奔赴“两会”,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沈艳芬激动不已。
沈艳芬检查马铃薯脱毒水培苗生产情况。
沈艳芬是州农科院院长、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农业科研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常年乐此不疲奔波农业科研一线,带领州农科院以科技兴农赋能全州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切实践行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沈艳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马铃薯。
硒产业是恩施州最具特色的重要产业。2023年,我州将硒产业作为“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两大主攻产业之一,全力打造全国硒产业高地,力争到2025年硒产业综合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常年扎根农业科研一线的沈艳芬从未将目光从“硒”及其产业上移开,并在长期观察、研究中,发现了硒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少短板。
“硒产品市场发育不够健全,广大群众对硒的知晓度不高,消费者对硒产品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沈艳芬直面问题,于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领衔提交了《关于打造硒科研高地推动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含硒食品、药品商标注册的建议》《关于以恩施州为重点建设富硒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的建议》等5项建议。
今年,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的沈艳芬再次抓住利于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报告提出要‘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我们最具特色、最有前景的产业就是硒产业,但目前面临着机理研究不透、标准体系不全、商标注册难度大等问题,迫切需要打通这些卡点,确保我州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她建议,
针对不同形态硒,国家层面要推动修订《硒摄入量安全范围国家标准》,加强硒科普等基础工作;相关部门要牵头制定涉及主要食品的含硒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食品标准相匹配的富硒农产品标准体系,并支持恩施州等富硒地区开展标准化试点,以及涉硒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这是一支奋战乡村振兴一线的生力军,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先进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推动者。”作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头人,沈艳芬也十分关注国家对创新平台体系中基层科研单位的支持,且深切体会到‘科技和人才支撑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的内涵。
为此,她建议
国家层面重视对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分类指导,并加大稳定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国家级、省级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与地方单位成立紧密科研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达到“1 1>2”的科研产出,进而激发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做真正能落地的农业科技创新。
“基层农业科研大有可为!”沈艳芬坦言,作为技术创新的末端和成果推广的前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她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时刻谨记人大代表身份,继续带领州农科院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为产业振兴提供服务保障和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州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作出科研贡献。
来源: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蒲丹 通讯员吴政)
编辑|刘盟萌
审核|胡成冞
签发|邹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