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现江:用生态理念助力绿色发展,作水产资源保育守护者(康现芳简历)

康现江:用生态理念助力绿色发展,作水产资源保育守护者(康现芳简历)

康现江

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培育是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分子标记与复合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育种是一项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是生命科学前沿问题与育种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保障水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践行 “生命共同体”理念,守护我国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康现江30多年来始终追踪着最新学科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动态,从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秉承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理念,积极把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为我国的水产养殖领域培养了大批年轻学者。他说:“教书育人是我的人生追求,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今正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个人的价值要体现在集体或团队中,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跟上时代的发展。”

以勤铺就科研路

1982年,沉寂多年的高考制度才恢复不久,究竟选哪一个专业好,谁也说不清。“当时我和家人对专业之类的了解也不太多,就在老师的建议下,报考了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之一生物学。”采访中康现江回忆道。而河北大学生物学系就是康现江求学之路上的第一站。

在河北大学,年轻的康现江满怀对生物学的好奇,努力汲取专业知识,并对这个研究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时,康现江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此后他又通过河北大学、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的联合培养取得了动物学/水生生物生理生化方向的硕士学位。

1992年,康现江前往我国著名家畜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旭日干先生的生殖重点实验室培训。离开时,旭日干将用四种语言写成的博士论文赠予他,并嘱咐他努力工作,给了他莫大的鼓励。这次经历开拓了康现江的视野,让他对动物生殖、发育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令他萌生了继续钻研的念头。1995年,他如愿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动物学/生殖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师从我国甲壳动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堵南山先生,并以其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教书育人的楷模。

学海无涯,之后厦门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弗莱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当时干细胞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热点领域,他在华盛顿大学和弗莱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干细胞筛选、培养与冷冻保存技术,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在冷冻保存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多年的学习,不仅为康现江日后从事科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拓宽了他的思维。结合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学等学科背景,他开展了水产动物的生殖、发育、受精以及苗种培育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1项重点项目),国家海洋局项目子课题和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研究项目20余项;参与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授权专利6项,主编、参编著作(教材)8部(2部英文),发表论文200余篇。

30多个寒来暑往中,康现江用交叉学科不断破解水产动物种质保育、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难题,并在细胞发育与分化研究基础和生物技术在水产中的应用领域不断发力。

据悉,河蟹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一龄蟹性早熟现象,导致河蟹生长缓慢、死亡率高,制约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河蟹性早熟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既有环境温度、水质、营养等外界因素影响,也有河蟹自身的内在因素。一直深耕于动物学领域的康现江着眼于内在因素开展研究。“我们利用细胞、分子、生化等技术,对其生殖发育、精子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康现江介绍说。在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他们的研究阐明了河蟹精子核核心组蛋白组成和组蛋白修饰特征,发现性早熟河蟹在体征、生殖指标、精子转录组和蛋白组等方面存有诸多差异。一方面为探明其精子非浓缩核形成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结合表观遗传研究河蟹种质保护与改良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研究顶体形成与功能蛋白特征为受精生物学分子机制探明提供了依据。

精心教学,潜心育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多年来,康现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之中,在科研上不懈求索,在教书育人中精益求精。如今,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培养了8名博士、98名硕士。而他也凭借在教学工作上的显著成果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和河北省教学名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康现江教学团队丰富了多媒体课件内容,利用网络将授课内容、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挂在校园网,为学生随时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电视显微镜装置,将教师的某些示教内容呈现在显示屏上,大大方便了学生观看和教师讲解,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过程的质量,团队还亲自动手设计制作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渗蜡仪,该仪器灵活、方便,代替了原有的温箱,在实验中广受同学们欢迎。该设计曾获河北大学自制教学仪器设备成果奖。“细胞生物学课程”则成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和河北省一流课程。

与此同时,其自身逐步从教师成长为动物学教研室主任,海洋科学系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康现江一直致力于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工作。近年来,其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中心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分别成立了星辰班、菁英班和凤凰班,开启了京津冀协同育人之先河。

肾中肾:还白洋淀绿水碧波、生态苇乡

2018年3月,河北大学成为部省合建高校之后,生命科学学院的“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需对接河北省主导特色产业。“生物学学科作为牵头学科,更需要围绕白洋淀流域的生态安全、生态保护的需求、大健康等展开研究工作。”据悉,在2018年1月启动的由农业农村部设立的“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中,康现江及其团队负责其中生物资源调查的部分,他们将在对白洋淀及上游水系水生生物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生态数据研究渔业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有着“华北明珠”“华北之肾”的美誉,是雄安新区的重要生态支撑。白洋淀在调节周边地区的气候、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补充周边地区地下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如何修复白洋淀水质污染,还白洋淀水清、鱼肥、苇绿壮美景观,康现江提出了“肾中肾”原理即在淀内结合人工湿地、景观生态等工程实现人工水循环自净功能。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白洋淀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有专家进行过白洋淀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研究。从那时起,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一直关注着白洋淀的生态保护问题。在2015年,其作为主要组织者组建了河北省白洋淀流域生态保护和京津冀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并于2016年得到批复。作为中心副主任,康现江带领团队一直围绕白洋淀流域生物多样性、水产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开展研究工作。也正是因为这些前期积累,才会对农业农村部重大财政专项“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子课题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实施起到快速推动作用。

作为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康现江谈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百姓们对环境安全、绿色食品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还将在土壤生态修复、生态绿色渔业等方面深入研究。”始终心系国家和民生的康现江将继续行进在生物资源保育、绿色发展研究的路上,用科技成果助力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