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成都师范学院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创建于1955年,前身是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发展阶段;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普通本科专业37个;有在校生1.7万余人,教职工1022人

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

1955年5月,创建四川省中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

1955年9月,成立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校址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

1965年1月,学校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首次更名。“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升格改名为“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

1966年5月,“文革”开始,学校正常教学被中断。学校曾一度被撤销停办,校舍被部队占用,干部教师或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或调至其他单位,一段时间只有十余名职工留守。

四川教育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1978年9月,经四川省批准,“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院”。

二十世纪80年代初,学校校舍及用地被部队占用问题,得到民主爱国人士裴昌会将军亲切关怀;裴将军亲自致信时任中央领导,反映学校用地在“文革”中被占用问题;胡耀邦同志批转军队领导过问;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学院校舍用地被占用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张爱萍将军还为学校题写校名。

1981年,学院借力国家文件的强大行政力量,确立了学校省级教育学院的法定办学地位。

1983年,学校开办成人高师本科学历教育。首次面向全省在职中学教师开展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招收了中文、数学、英语等5个专业首批共200名学员,开创“以大专毕业水平进修本科”的“专升本”培训新模式。

1984年1月,四川省教育学院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

2003年4月,四川省教育部门原则同意学校新校区的办学发展规划;同年7月,学校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了1000亩“征地协议书”,确定新校区选址温江“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

2004年,学校新校区建设列为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

2005年10月31日,温江新校区首期工程全面动工。

2006年国庆节前夕,学院所有学生入住温江新校区。

成都师范学院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

2012年6月16日,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揭牌。

2016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2年1月5日,成都师范学院校园警务站正式揭牌成立。

2022年,学院智能软件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2023年9月27日,成都市基础教育研究会在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成立。

院系专业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普通本科专业37个。

注:▲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为省级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〇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为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

师资力量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022人,其中博士172人、高级职称教师367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天府万人计划”文化领军人才1人,“天府青城计划”社科菁英1人,“天府峨眉计划”1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3人,四川省督学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校“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共11人。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厅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

类别

名单

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心理学教学团队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

杜伟、陈 宁、邱兴曹子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

杜伟

全国模范教师(1人)

郭多华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曹子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人)

杜伟、陈宁、曹子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

邓龙安、杜伟、陈宁、邱兴、 曹子建、熊方军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

邓达任迎虹、李巍、 刘小强、邹威华、尚书勇、郭平、胡俊、唐安奎董春林

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

任迎虹、邱兴

四川省师德标兵(3人)

任迎虹、李仲辉、曹子建

四川省优秀教师(4人)

刘玉洁、伯先、杨祖念、陈波

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

陈耕、曹子建

四川省特级教师(2人)

郭多华、胡锦芳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张笑薇、夏珊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卓越师范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项目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建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有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等省部级教改项目221项,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

小学教育、心理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汽车服务工程、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贸易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教师职业素养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

四川省温江中学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 教学成果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届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21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25项。

  • 学生成绩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范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40余项学科竞赛项目,学生在各类全国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近4年该校在校大学生各级学科竞赛获奖1559项次(其中国家级264项次,省级503项次,校级792项次)。

学科建设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2016年9月,经四川省社科联同意,成都师范学院与四川省社科联共同开展“学科共建项目”,重点支持该校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四个重点学科的建设,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1.5万元。

2016年5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同意增列成都师范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同意该校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6个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 队伍建设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通过海外留学、合作办学、国际交换生以及海外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科研平台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心理与行为科学普及基地、四川STEAM科创教育科普基地、农村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机构4个,建有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成都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研究中心、四川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中心、四川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四川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10个市厅级研究中心。建有室内空间布局优化与安全保障实验室、特色园艺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功能分子结构优化与应用实验室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科创教育成都市科普基地1个。 此外还有两个省级学会挂靠在该校。

  • 省级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

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

四川省心理与行为科学普及基地

四川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四川省级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1个)

东南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

四川儿童组织认同研究团队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5个)

区域人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创新团队、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创新团队、蚕桑研究创新团队、教育咨询与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创新团队、计算智能研究创新团队

挂靠单位(2个)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心理学会

  • 校级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校级研究中心(2个)

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18个)

智能计算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体育文化产业研究所、数字媒体学习研究所、管理心理学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所、数学教育与教育数学研究所、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文献信息研究所、功能分子研究所、BIM技术应用研究所、跨语言文化应用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所、西部人文研究所、蜀地音乐研究所、核酸研究所、艺术文化传播研究所

校级创新研究团队(3个)

蚕桑研究团队、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研究团队、浓香型白酒研究创新团队

研究成果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2012年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257项;公开发表论文4900余篇,出版著作300余部;获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100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被政府部门采纳咨询报告40余份。

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范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5项、市厅级项目286项,校级项目181项,横向项目28项;公开发表论文1918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27篇,被SCI和SSCI收录39篇、EI收录33篇、CSSCI收录108篇,出版著作(含教材)117部;其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获得科研成果奖励90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成都师范学院图书馆已建成集教育、理、工、文、艺术等学科为主的综合性藏书体系,覆盖学校所有专业。拥有馆藏纸质文献140万余册,各种数据库20余个 ,各类报刊2200余种,电子文献4.2TB。该馆已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四川大学图书馆等签订馆际互借的协议,可通过原文传送、代查代检的手段帮助读者获取资源。

  • 学术期刊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公开学术月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期刊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 2015年11月,《成都师范学院学报》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特色学术期刊”。

形象标识

  • 校名

成都师范学院校名由欧阳中石先生为学校题写。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 校徽

学院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以锦绣红为标准色。双圆之间上方是学校英文名“CDENGDU NORMAL UNIVERSITY”、下方是欧阳中石先生校名题字“成都师范学院”。内圆正中是“师”图像标志。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学院校训

爱 真 笃 为

  • 爱(师范教育的内在要求 )

爱是教育的起点,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成都师范学院——爱 真 笃 为(成都师范校训)

爱是师范教育的主旋律,让爱在当下和未来的老师之间代代相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爱心的教师必须成为师范院校的重要使命。

爱的教育内涵:公正、理解、宽容、尊重、信任、爱护、欣赏、赞美。

实现爱的教育途径是:奉献、交往、分享、鼓励、引领。

师范院校不仅要培养有爱心的老师,还要促使学生从教后努力培养富有爱心的学生,教育学生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一切应该爱的人。

  • 真(做人的内在要求)

求真:追求真理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教育本身是科学和艺术的紧密结合。

真心待人:真心待人必须恪守善良、热情、守信、负责的原则。

真情做事:首先,真情做事的前提是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真情做事在教育领域的过程体现是:教育就是服务。再次,真情做事以享受工作,感受快乐,体会幸福为目的。

学做真人:“学做真人”的内涵表述为有真情、有真知、说真话、做真事。“学做真人”的实践途径: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处世。

  • 笃(做事的内在要求)

明确而坚定的目标;重视细节的态度;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 为(社会认同的内在要求)

有为是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立世之本,是社会认同的前提。

奋发向上,积极有为是学校办学和学生成长的不懈追求,也是教育学院办学历史的浓缩写照。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勇于进取、心怀天下是学生有为的标识;创造知识,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是学校有为的标识。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