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红楼梦》的经济问题(谈谈《红楼梦》的经济问题有哪些)
做官的也不见得好好上班,喝酒、聚会、清谈;没功名的也基本不发奋读书,整日里任性玩乐,出手阔绰;眼看着出多进少,还养着这一大家子人讲虚排场;美好的人间伊甸园其实是砸在手里的不良资产……一起讲习一下《红楼梦》里的经济问题。
《红楼梦》从唯美的角度看,是讲情,讲精神灵魂;从现实生活看,也是一部讲世情百态的书。经济作为生存和上层建筑的基础,是极其重要的。虽然主人公宝玉作为护花使者,每日都是浪漫多情的,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事,大观园里一众无忧无虑的少女(男)过着脱俗诗意的生活,背后却是琏二奶奶每天殚精竭虑地精打细算。中国是人情社会、礼仪之邦,《红楼梦》里人情送往,哪一项少得了银子?日常上上下下主仆好几百人的生活哪一项不需要钱财作支撑,何况他们每月还有月例银子。李纨算是个大菩萨奶奶,不管事的,可是她最精于算计,知道有银子傍身才是根本,在支出上分外仔细,十分注重进行钱财积累。所以,研究《红楼梦》的经济问题,是一条很基本而非常重要的线索,可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可巧今儿就看到了这么一本书。
贾府的生活来源问题。虽然几个有官职的是有俸银的,但那些钱数量很少(贾政任江西粮道每年才不过百余两),贾府的经济支撑主要靠那些庄子的产出,也就是佃户的供养,乌进孝年终来宁府交租进账,就是其中一大笔收入。至于皇上和朝廷的赏赐以及府上以前的积累,可能还算是一笔收入。靠放贷获得收入是琏二奶奶的主张,表面上好像是她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了,想想其实是不可能的,她这种放贷行为是运用贾府本身的资本金进行运作的,否则,她拿了大家的月例银子去放贷,贾母和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说话,所以只能算是大家心照不宣,得到了高层决策人员的默许,凤姐才敢腰杆子十足地做。否则,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不可能说贾府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已经是空架子,内囊却浸上来了,那么大一家子人的饮食和各类花销还能勉强得以维持。
为以后着想,贾府应该怎样打算未来生计。除了继续当官以外,秦可卿在临终前曾经托梦给凤姐,要她多置些田地和房产,将闲置资产转化为不动产,保持经济稳定运行,这是一种宏观思维,具有大智慧,可是王熙凤并没有听进去,更没有下定决心做,以至于后来果然后手不接。后40回中写到贾府被抄家之后,各位贾家子孙都沦落到靠贾母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维持生计的地步。
贾府除了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有不少进口货。贾府的主子们奢华惯了,虽然他们知道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崩盘危险,但也都抓住了最后的时刻,尽情享受。无论是他们的吃穿用度,还是逢年过节、办理丧仪等事,以及打点各处的日常往来,都不改旧时家风。说到贾家的吃穿用度,在林黛玉这个巡盐御史的独生女看来,连三等仆妇都不俗了,何况还有那么多进口物品,涵盖吃、穿、用、玩等各个领域。什么西洋自行船、玻璃炕屏、波斯国的玩器啦,机械挂钟、金怀表、眼镜、洋布手巾、穿衣镜等用具啦,宝玉常喝的葡萄酒、吃的什么雪花洋糖、暹罗猪、西洋鸭、暹罗国的茶叶啦,还有小姐们穿的洋绉、羽纱、哆罗昵、雀金呢、花洋线的衣服,以及晴雯在生病之后给她嗅的洋烟、治头疼的膏药依弗那、木樨清露、玫瑰清露等药品,蒋玉菡和宝玉交换的大红汗巾子等,都是进口货,足见在闭关锁国政策之下,依然阻挡不了洋货悄然进入富贵之家的状况。
豪门的窘迫有时候也很心酸。穷人哪知道王公贵族的苦,像贾家这种豪门望族也经常性地要对等与其他家族礼尚往来,可是有时候急了一时是拿不出来银子的,根本没现成的流动资金可用,于是,王熙凤作为管家,首当其冲要把自己陪嫁的私人物品拿出来当了,这一当就不知道何时何年能赎回来了。大的开销往往会被人们忽略,比如说薛蟠打死了冯渊之后,是要花钱摆平的。凤姐弄权铁槛寺,也不知道后来会不会被挖出来,书上是写被察觉了的。至于王熙凤弄权得到的那点钱,肯定赶不上她管家官中支出的速度,可见上帝待人是公平的,抛开法理和道德因素,凤姐根本也没得到什么。贾链本身也算管着家,但他也没什么钱,油锅里的钱还要拿出来掰两半花。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现实中的大观园。大观园被认为是与天上太虚幻境相对应的人间天堂,是以宝玉为核心的一干青春少女的梦幻所在,是青春和诗意的栖居地。但是从经济学上来说,大观园是一笔无法经营的不良资产,耗费钱财甚巨,又因为贵妃临幸过,无法出租出售,是白白占着大量钱财又没法运作的烫手山芋。为了迎接几个小时的贵妃临幸,那样花血本建造了大观园,连元春也真切感受到太过奢靡了!这个面子工程把贾府本已经举步维艰的财政状况弄得雪上加霜,同时,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太多人中饱私囊、得了好处,但是公家的账目上却呈现了很多亏空。这一状况直指基建中的黑幕,古已有之。
诗社为什么办不下去了?姑娘们结诗社作诗本是清雅的事,但是后来因为大家七零八落,嫁的嫁,病得病,三春过后诸芳尽,诗社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但是,在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诗社的维持是需要钱的,姑娘们不可能光做诗,总要来点酒,来点小菜或是其他的果品之类,这都是需要花钱的。刚开始请了王熙凤做监察御史,放了50两银子在那里,但是也架不住花,50两银子可能早就花完了,接下来又没地方再去弄钱,于是从经济角度看,诗社也就自然凋敝了。
贾家的几位理财钗裙。管家的王熙凤因为小产,身体不好休息了,三个镇山太岁贾探春、李纨、薛宝钗,虽是短暂理家,却也都各有手段。可惜的是,探春后来远嫁出去了;李纨又没法主动担当大任,她倒是把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经营得不错,既收入比别人多,又惯于积累,不怎么需要花钱,后来树倒猢孙散之时,她就是贾家最富有的那一支;薛宝钗当时还没有成为宝二奶奶,也不方便管事,后来成了宝二奶奶之后,贾家已经日薄西山且很快就被抄了,也没什么用武之地。当时探春推行的承包制改革令人觉得兴利除弊耳目一新,但因为时间短所起的作用也不过杯水车薪,仅仅掀起了一点小浪花,过后就平静如初了。当然放在更宏大的环境来看,巾帼理财高手除了日常我们见到的王熙凤以外,依秦可卿的见识来看应该也算一个,贾母后来在贾家被抄之后出来主持大局,也自然是一个有担当、把方向的掌舵人。林黛玉身体不好,虽然王熙凤暗中评价过她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毕竟一直也没展示其理财能力的机会,不好拿在明面上讨论。
傍依贾府生存的那些“寄生虫们”。出得多、进得少,是贾府的经济困境,连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闲时也曾经这么说过,可见,人人都知道贾府的经济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但是还有那么多张嘴要吃饭、那么多事儿需要开销银子。在正规的主仆之外,在贾家最正派的人贾政身边还围绕着那么多清客,而这些清客不过是来攀附逢迎的,贾家还得供给他们的生活。贾家一倒,他们就做鸟兽散了。同时,贾府本身还供着铁槛寺的僧人生活,因为贾元春省亲又养了一批戏子和一些僧人(比如栊翠庵、水月庵),这些人也傍着贾府生存,并且僧人们做出很多不得当的甚至于伤天害理的事情。虽然戏班子后来遣散了,充作各房的丫鬟,但是剪了戏班子便又增添了丫鬟的月例银子,虽然差距很大,但是这其中也体现出不得不支出的刚性需求。
败落的贾门子弟经济状况很差。与贾家的骄奢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贾芸这种远房子孙生活的窘迫状况,学堂里闹事的金荣的姑妈璜大奶奶夫妻也不过是靠着奉承尤氏和凤姐得些资助,即使算个长辈的贾代儒也不过靠着家学的那点子收入过活,为贾母贺寿而来的喜鸾和四姐儿在大观园住两天,贾母还特别关照不要用富贵心体面眼看他们,至于刘姥姥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更是完全成为庄户人,过不下去了只能老着脸来打秋风。这就是钱壮人势的社会事情写照。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缺得了钱呢?所以,看《红楼梦》中的经济,此中亦是别有丘壑。#如此品红楼##我说红楼梦##我爱红楼梦#
我是冰珊醉红楼,喜欢红楼的诗词的理性财经女,欢迎关注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