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 – 课题申报成功的基础、前提、要点和关键(课题申报的基本流程)
高校老师作为教育界的中坚力量,其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职称的晋升。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高校老师在科研方面条件不足的情况,导致在申报各种规范、级别较高的课题时遇到了瓶颈。许多教师屡屡申报失败,错失了科研基金的机会。科研短板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职称晋升,但并非绝望。以下是一些提高课题申报率的小技巧,或许能为教师们提供帮助:
1、成功申报的基础
每一位高校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相对擅长的特定研究领域。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应当时刻关注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最新进展,甚至是相关案例。关注的具体途径很多,如专业网站、专业刊物、专业报纸、专业研讨会、行业年会,以及到特定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等。部分高职教师,不太注重课题外的平日修炼和积累,到课题申报时,根据课题指南,选择一个自己相对熟悉的方向,临时查找资料,东拼西凑,勉强完成申报书,申报的质量可想而知,屡报屡败,实乃意料之事。
2、成功申报的前提
关注课题发布单位和课题类型
不同的课题发布单位,发布的课题类型不同。目前同经济类课题有关的课题来源较多,以江苏省为例,每年上半年发布的经济类课题,高职院校老师可以申报的大致有:各市社科联发布的年度经济社会热点课题;各市宣传部发布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基金课题;各市科技局发布的人文社科软课题;江苏省社科联发布的“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高职院校发布的科研课题,以及各专门协会、学会等发布的课题。
申报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各课题发布单位发布的课题指南中,进行筛选后确定课题。一般而言,课题指南只能涵盖一部分经济热点问题,有可能申报者自己的研究领域未出现在申报指南中。因此,申报者在确定课题名称时,可以以课题指南为参考,也可以自定课题名称。申报实践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
追踪热点的课题申报经历
上述提及的课题发布单位,基本都是围绕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发布课题。因此,有了对自己特定研究领域的长期关注,结合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申报成功的几率自然就较大。
保持对热点问题的实时敏感度和超前敏感度
成功申报课题的前提:保持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度。这种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度,分两种情况,一是实时敏感度,二是超前敏感度。实时敏感度,是一种较为低级的敏感度,是对已经存在事实的一种认知。每年各课题发布单位课题指南中的题目,基本上都是以实时敏感度为前提的。这种课题由于略滞后于经济社会实际,前期可能有人做了相似的研究,竞争较为厉害,除非专业功底很深厚,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否则成功申报的可能性不大。超前敏感度,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敏感度,是在对目前经济社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判,需要较高的专业功底,并需要以实时敏感度为基础。这种课题,在课题指南中出现的概率较小,通常都是申报者自己拟题。由于课题视角具有超前性,比较容易得到评审专家的厚爱,申报成功的几率很大。
3、成功申报的要点
课题名称,在成功申报课题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通常那种文字简洁、能直接反映社会热点的课题名称,易受评审者的关注,因而成功申报的可能性也大一些。一般而言,课题命名需要注意三点。
要切中经济热点:
拟定切中经济热点的课题名称,即课题名称要反映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成功申报,不应排除申报书其他方面的高质量。可以肯定的是,切中热点的课题名称,为课题成功申报赢得了先机。
要明确三要素:
课题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研究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三要素,这样的课题名称本身就反映了课题申报者的科研素质,因而也常能得到评审者的重视。不少课题申报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课题申报成功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同课题名称不明确有关。
文字要简洁通俗:
一般而言,课题名称应控制在30字以内,最好不要超过40个字。文字以朴实通俗为宜,应尽力避免晦涩冷僻和太过专业的文字出现在课题名称中。
4、成功申报课题的关键
高质量的申报书前文所述课题申报的基础、课题申报的前提以及拟定科学的课题名称等,本质上都是撰写高质量课题申报书的基础性工作。申报者能否成功申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申报书的质量。不同课题发布单位要求提交的申报书,内容基本相似。申报书中较为重要的栏目包括课题申请者基本情况、课题设计论证两栏,其中以课题设计论证栏目最为关键。
填写课题申请人基本情况,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课题主持人的相关科研成果,应填写同申报课题有关的课题、论文或专著等,关联度不大或无关联度的,建议不必填写,否则可能弄巧成拙,引起评审者的反感而降低成功申报的几率;二是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单位尽可能多元化,如可以吸收来自企业一线、行业协会的专家,甚至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者,这样一方面利于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便于多方采集信息,收集相关资料,夯实申报书的撰写基础,课题申报将更务实,质量更高。以下就课题申报书的核心部分“课题设计论证”撰写的注意点,分述如下。
文字简洁,内容平实,重点突出
申请书中的本部分,通常有文字字数的要求,申请人应认真凝练文字,字数的分配,应根据内容的重要与否来定。本部分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课题重要性分析,二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点分析,三是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以及研究的阶段性计划。
第一项内容不是本部分的重点,可以一带而过,控制在500字左右。第二项内容是本部分的重点,必须按申报书的要求,逐条有重点地叙述,控制在1000~1200字左右。第三项内容属于次重要部分,控制在300~500字左右。就每一部分的内容而言,撰写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尽可能列有小标题,并对每部分中的关键词加黑表示,以提醒评审专家重点关注;二是内容尽可能通俗、平实,最好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一些描述。
思路清晰,逻辑通顺
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申报书,堪比一篇环环紧扣、前后呼应而浑然一体的学术论文。在以科学严谨的课题名称博得评审者的关注后,能否申报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申报书的内容。
实际上,申报书要解决的是“2W 1H”的问题,即“WHY WHAT HOW”。
WHY,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课题研究,需要交代清楚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课题重要性。尽管这部分不是申报书的核心部分,但倘若这部分内容处理不当,和后面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手段,逻辑关系不强,很有可能影响申报的结果。这部分的内容是否精彩,恰到好处,完全取决于申报人历年的积累以及对特定研究领域的关注度。申报者事前要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清楚、全面、客观地描述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状况,如已研究的程度、所用的手段以及发展趋势,尤其要指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问题未解决的原因,为后面研究WHAT埋下伏笔。
WHAT,即研究的内容,包括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点分析。这部分是申报书的精华部分,是在缕清 WHY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提炼出来的。课题申报成功与否,同这部分关系极大。本部分总的要求是观点明确,且有一定的创新性,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应当是“有米之炊”。
HOW,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包括具体研究方法和阶段性计划。这部分应当根据所设定的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特定研究方法,切忌泛泛而谈各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如针对“对策类”课题,比较适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和文献法a。根据需要,可以是单独问卷类的调查,也可加上类似专家访谈或专家座谈会等的调查。文献法,除了常规意义上的文献外,查阅研究地区或相邻地区行业协会、政府管理部门的相关数据,对课题的研究也相当必要。至于阶段性计划。,最好用具体的表格形象地说明完成任务进度及各阶段的子目标。时间安排上,不可制订得太长,以免失去时效性,也不可制订得太短,要适当留有余地。
反复阅读,拾遗补缺
申请书初稿完成后,主持人自己或者指定课题组成员反复阅读,此举一方面消除申请书中可能存在的差错和瑕疵,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征求课题组成员的意见,为申报书锦上添花。另外,在提交申请书前,若有一些新数据等,也应及时补充到申请书中,确保申请书的应时性。成功申报课题,除了上文述及的几方面外,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应当树立正确的科研观。科研工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无捷径可循。研究者应当耐得住寂寞,在自己关注的领域,不断挖掘,潜心研究,最终成功申报课题必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