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实务」审计实操“三十六计”之破解“瞒天过海”

文章来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微信公众号

「内审实务」审计实操“三十六计”之破解“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广为流传,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领域都给人们以启迪。在此结合审计工作实操,探讨《三十六计》在内部审计案例中的展现形式。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释义】

防备周全时,思想上就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就不会觉得可疑。秘密常隐藏在公开事物中,毫无遮掩的表面现象背后往往蕴藏着非常诡秘的谋略。

【解析】

“瞒天过海”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小偷小摸之类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这一计就是利用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以为然,“常见则不疑”,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示假隐真,掩盖真实意图。

【审计实操】

被审计单位经常利用常见经济业务,“瞒天过海”,套取费用、转移利益、谋取私利。其操作过程基本能做到:“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完整、招投标等采购手续合规、业务性价比符合常规、验收结算手续齐全,与其他简单粗暴的虚列冒领有较大区别。同时,该类业务套取资金、转移利益金额巨大,集团或多人协作犯案的情况较多,区别于小偷小摸之类的利益侵害。审计人员如果不从逻辑关系、细节关键、深层本质等方面入手,就无法透过公开表象发现问题,揭示违法乱纪的实质。比如,利用常见的劳务派遣业务为长期不在岗人员发放薪酬,或虚列劳务派遣人员套取资金用于不合规开支;虚列巨额资产租赁费用用于账外投资、谋取私利等。

【案例】虚列劳务派遣用工

审计案例概述

在对甲单位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该单位虚列劳务派遣用工为长期不在岗人员发放薪酬,并转移支付至劳务派遣单位私设“小金库”,套取资金用于业务招待支出、商务开支、超标疗休养等。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该单位正处于业务高速发展期,大部分部门和机构均存在劳务派遣用工,劳务派遣具有普遍性,用工数量多,支付用工劳务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总额大。该单位全口径劳动用工1300余人,用工形式多样,其中正式员工及直签用工600余人,劳务派遣、临时聘用、返聘用工700余人。

表现形式

1.为全口径员工花名册以外的人员支付劳务派遣费用。

2.为机构编制以外的机构发放劳务派遣人员薪酬。

3.对比同一部门和机构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表,部分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全年无变化。

4.检查定置图、通讯录、协同办公系统和业务成果,存在部分劳务派遣人员无工位、无通讯方式、无业务成果。

5.检查劳务派遣单位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存在未给劳务派遣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现象。

6.重复结算本应在劳务管理费中列支的劳务派遣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费用。

审计方法

1.查阅法。仔细查阅审计期间各年度劳务派遣台账、合同、劳务派遣费用结算单,统计各年度各部门劳务派遣人员数量、单价、总费用。

2.对比分析。对比全口径员工花名册,检查有无为全口径员工花名册以外的人员支付劳务派遣费用;对比组织机构图,检查有无为机构编制以外的机构发放劳务派遣人员薪酬;对比同一部门和机构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表,检查有无绩效考核工资全年无变化的人员;对比劳务派遣单位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未给劳务派遣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对比员工家属情况表,检查员工家属是否是劳务派遣人员,有无合规手续。

3.分析性复核。按部门或机构分析劳务派遣人员增量与业务成果增速是否匹配。

4.核查法。逐项核查劳务派遣人员相关成本费用,检查有无重复结算本应该在劳务管理费中列支的费用。

5.重点核实。针对疑点人员,重点检查定置图、通讯录、协同办公系统和业务成果,核实有无工位、有无通讯方式、有无登录办公系统、有无业务成果。

【工作启示】

透过表象看本质。

劳务派遣费用是一项常规性费用,一般情况下操作流程合规、决策程序完整、采购手续合规、业务性价比符合常规。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一般只提供劳务派遣人员清单、合同,不通过对比分析,很难发现虚列人员;不通过延伸审计调取社保缴费记录,很难发现虚列套取费用。

保持职业敏感性。

审计人员要有职业敏感性和刨根问底的韧性,发挥专业判断力,捕捉蛛丝马迹,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不放过任何疑点。

科学调取审计所需资料。

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资料清单时,要注意资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直接调取对比分析所需的关键资料。

相关产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