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摘要】随着农商银行的转型发展,信贷业务种类更加多元化,由于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潜伏性的特点,因此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愈加显现。然而当前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如审计内容浅显、审计方法受限。文章在分析了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后,围绕加强风险型审计、信贷业务体制机制建设审计、信贷业务全流程审计、信贷业务押品管理审计、信贷业务高风险领域审计、非现场审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优化思路,对探索提高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质量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下行,银行业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不管是国有大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都纷纷走转型之路以促业务发展。转型之路促使银行业务种类更加丰富,特别是信贷业务产品更具有特色,无感授信、线上放贷等个性化设计大大增加了客户体验。但转型的同时,风险防控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控的重要防线所起到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因此本文研究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的优化也更具有意义。

一、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违规问题不断显现,传统违规问题没有杜绝,新的违规问题层见叠出,违规形式也更加多样,因此对信贷业务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在风险防控、信贷结构调整、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监督震慑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信贷业务内部审计是风险防控的重要防线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主营业务及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信贷业务风险也是银行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借款人骗贷手段不断升级,信贷风险防范要求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作为风险防控的第三道防线,可以有效揭露风险、发现问题,提前采取补救措施,在农商银行风控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是信贷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发挥好内部审计作用,可以更加有效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真正统筹和平衡好业务增加与风险防控的关系,把握好新增业务质量关,避免片面追求信贷业务高速发展的冒进行为;防止重蹈快速增长、快速集聚风险的覆辙;促进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向零售类转型,推动农商银行调整结构、降本增效、集约经营、提升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发挥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监督震慑作用

通过审计检查,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从督促整改和责任追究两个方面加强审计成果应用;通过督促及时整改能够降低风险;通过对违规问题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能够起到监督震慑作用,避免类似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为严肃经营纪律、堵塞风险漏洞、维护资产安全、督促干部尽职、促进从严治行、推进转型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

二、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审计在推动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具体实践中,内部审计还存在多元问题,主要体现在审计方法主要是围绕合规型审计,缺乏对信贷业务体制机制建设的审计,而且审计手段受限于后台科技系统的发展及线上信贷业务审计方法等方面。

(一)信贷业务审计方法主要围绕合规型审计,难以发现隐蔽问题

合规型审计也可以称为资料型审计,审计人员主要检查信贷业务留存资料的合规性,通过书面资料检查、电话核查等方法来进行。发现的问题大多是“缺章少印”的问题,难以对贷前调查这一问题多发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审计,难以发现借款人收入证明、工作单位、房产信息等资料的造假问题,更难以发现冒名顶替贷款、个贷企用或中介违规参与等重大风险问题。

(二)缺乏对信贷业务体制机制建设的审计

信贷业务体制机制建设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顶层设计,其合理性事关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而实践中这方面的审计普遍比较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对信贷业务的审计范围主要是对各支行层面的具体贷款业务的审计,与风险管理部等同级部门之间难以开展实质性审计;对于高管层推动建设的信贷业务体制机制方面,更是难以列入审计计划

(三)信贷业务审计手段受限于后台科技系统的发展

以借款人银行账户交易流水审计为例,借款人银行账户交易流水审计是发现借款人是否挪用资金、经营状况是否发生变化等方面的关键手段。但目前来看,内审人员仅能发现本行账户交易流水存在的问题,一旦借款人将资金转入他行账户,内审人员则无力深究,缺少科技支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贷业务的审计效果。

(四)线上信贷业务审计方法有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为了增强客户体验,线上信贷业务应运而生。线上信贷业务具有客户线上自助申请、自助填写信息、自助放款等特点,在客户体验方面确实增强了客户的感知,但在风险管控方面却存在难度,银行内控三道防线均存在风控难点。如微信支付记录或支付宝交易记录作为新兴的电子证据,交易账单截图无客户姓名、证件号码等关键信息,存在使用修图软件造假的可能性,难以辨别真伪,对借款人收入状况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三、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优化思路

优化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围绕加强风险型审计、信贷业务体制机制建设审计、信贷业务全流程审计、信贷业务押品管理审计、信贷业务高风险领域审计、非现场审计六个方面展开。

(一)加强风险型审计,深入发现实质性问题

1.提升审计高度,不再局限于业务的查错纠弊从传统资料型审计、查账式审计开始,向促进监管政策、决策部署等贯彻落实的督导型审计转型提升。内部审计把推动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各级党委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作为重要任务,才能切实把业务高度体现到审计工作实践中。

2.拓展审计广度,向风险变动监测预警的宏观型审计延伸内部审计既要能够查清查透具体业务是否违规,又要能拓宽审计视野,做到观大势、思大局、找苗头、察倾向,从查处具体违规问题的微观审计向风险变动监测预警的宏观型延伸。

3.挖掘审计深度,抓住核心问题从合规导向型审计向风险导向型为主的审计转变,穿透业务手续是否合规的表象,深挖资金损失风险、员工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核心问题;深挖制度安排的重大缺陷、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流程设计的明显弊端等深层根源,刨根问题、追本溯源,在真正查深查透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审计建议。

(二)加强对信贷业务体制机制建设的审计

检查信贷体制机制建设是否遵循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重点检查各环节岗位设置是否到位、人员是否存在兼岗问题。检查贷前环节的制度要求是否能发挥风险控制的第一道关口作用。重点检查农商银行制定的内部信贷管理制度是否能确保贷前调查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是否能防控贷前环节的各项风险等;检查贷中环节的制度要求是否能提升风控效果。重点检查农商银行制定的内部信贷管理制度是否将风险审查、审批作为贷款全流程的关键环节,是否能发挥岗位制衡和风险防控作用等;检查贷后环节的管理机制是否完善。重点检查是否配备专门贷后检查人员,贷后人员数量是否与管理业务量相适应,是否能促进贷后人员履职尽责,是否能发挥预见式管理作用等。

(三)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全流程审计

1.贷款调查环节重点检查是否落实双人实地调查制度、第一还款来源的调查、收入真实性的调查、贷款用途真实性的调查、调查结论真实性等。贷款调查环节的审计可以采取交叉验证的方法,对客户基础信息异常要引起警惕,对借款人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可以到借款人工作单位进行实地外核,现场查验银行工资流水真实性或查看社保缴纳信息等。通过要求借款人提供水电气暖物业等费用发票或缴费记录,可以验证房产信息的真实性。

2.风险审查审批环节重点检查是否对大额类贷款实施现场审查、全面深入评估贷款风险;对小额类贷款是否开展电话核查,进一步验证调查结论的真实性,审查工作是否流于形式。

3.贷款发放环节重点检查是否做好“贷放分离”,放款岗是否审核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担保等放款要素;是否严格落实审批条件、规范签订信贷合同、面谈面签、“双录”和人脸识别等。

4.贷后管理环节重点检查贷后管理岗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是否按规定频率做好现场检查、电话回访;对贷后管理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信号是否及时反馈业务部门并督促整改、按规定频率做好贷后管理分析报告等。

(四)加强对信贷业务押品管理的专项审计

1.强化押品合法性审计,防范法律风险《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对于新办理的抵押贷款业务要符合《民法典》对抵质押品的最新规定。如《民法典》在不得接受抵押物方面,增加“依法设立居住权的住宅”内容;同时规定“乡镇、村企业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在审计检查时,要重点检查抵押物是否依法设立居住权、在抵押合同中“未经银行同意,抵押人不得有设定居住权的行为”等相关规定;检查是否以没有地上建筑物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办理信贷业务。

2.强化押品准入合规性审计,防范信用风险在对押品准入进行审计时,要重点检查以下的内容:单一押品集中度符合要求的情况、押品权属关系清晰度、价值稳定性、可变现能力能否覆盖借款人违约风险、抵质押率过高问题、银行作为抵押权人是否为第一顺位优先受偿人等。

3.强化押品登记手续审计,防范合规风险在对押品登记手续进行审计时,要重点检查在办理抵押预告登记后贷后检查的及时性,在抵押物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不动产所有权首次登记,对已经办理所有权首次登记的抵押物是否办理正式抵押登记。此外,2020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审计时也要检查对纳入登记范围的押品系统登记的及时性,登记期限是否覆盖全部债权期限。通过这些方面的审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由此可能产生的合规风险,避免因无法处置抵押物而面临损失风险。

(五)加强对信贷业务高风险领域的深入审计

1.强化对借款人主体资格的核实通过登录不同的官方网站与平台,核查借款人的各类相关信息。如部门官方网站、资质证书查询平台等,核查经营范围、经营资质的真实性;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汇法网、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网等,核查有关被诉讼、被执行的信息;通过查询征信报告,核大不良记录的信息;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系统,识别企业的关联方和关联关系,核查对关联企业进行统一授信的情况,是否存在贷款前购买空壳公司或临时变更法定代表人和股东,规避关联关系垒大户等情况。

2.强化对借款人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的核实查看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税票、水电费缴纳证明等是否要核对是否为伪造、存在瑕疵,前后是否连续、平衡等;通过查看资产权属证明,核查财务报表反映的资产是否与借款人的实际资产相符,是否存在虚构资产的情形或为空壳企业或资产过小明显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的情况;通过核查银行流水、纳税证明、收入证明、购销合同等,核实借款人收入的真实性。

3.强化对贷款用途的核实通过登录工商局网站查询交易对手的经营范围,与交易合同进行核对,检查客户使用贷款资金交易后是否有发票,核查判断购销合同的真实性;通过对借款人贷款资金支付去向、账户交易流水等进行分析,核查贷款资金流向的真实性;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发放冒名贷款、违反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将贷款资金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领域和用途等问题。

(六)加强非现场审计对现场审计的指导,为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强化审计模型研发应用为适应风险防控需要,建立开发风险类、合规预警类等模型,加强审计模型开发应用,为非现场监测提供更加丰富的工具手段。根据模型疑点数据开展延伸审计,立足抓早抓小防范,对重点业务无进行重点分析,深挖风险隐患,及时预警提示。

2.强化审计信息系统应用优化开发审计信息系统,丰富完善系统功能,增加审计工作中的实用功能,强化系统应用,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向大数据要生产力、向信息化要效率,及时识别、科学预判经营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隐患,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提高风险发现能力。

3.强化现场与非现场的协同配合非现场审计是解决传统审计风险防控作用滞后、事前预警与事中处置作用发挥不充分、促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以非现场指导现场,提高对违规问题靶向定位、精准出击、快速查处的能力,以各种方式尽可能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资源,做足充分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查清问题。

四、结语

本文提出的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优化思路,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形成的,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这些审计思路的应用发现了更多高风险问题,提出了更多切实可行的防范风险建议,能够及时化解业务风险、及时堵塞风险漏洞,大大提升了信贷业务审计项目的审计质效。通过审计成果的最终运用,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风险防线作用,促进了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切实起到了内部审计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作者:尚凡莹 单位:东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