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为诈骗分子制作贷款APP 一份免责声明能帮他们脱罪吗?(制作假app贷款诈骗)

扬子晚报网8月8日讯(通讯员 华怡雯 汪舒 记者 刘浏)明知购买者无放贷资质,极有可能是诈骗分子,仍在利益驱动下制作贷款类APP售卖并进行日常维护。一份免责声明便能帮制作APP的网络科技公司逃避责任吗?答案是不能!近日,滨湖区检察院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公司股东张某等4人提起公诉。

贷款诈骗牵出背后“技术团队”

江西男子曹某等人(另案处理)涉嫌网络诈骗被抓获,警方调查发现,曹某使用的一款贷款APP,图标界面与某正规贷款APP几乎一样,足以以假乱真。但这款APP并没有连接银行征信系统,无法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更不具备放贷功能。APP内部还嵌入了短信认证模块,可通过后台向申请人发送任意内容的短信。

一旦下载使用这款APP,在交纳所谓账户解冻费用和征信保证金等后,原本手头紧想要借款的客户反而落入骗局,损失了更多钱。

“新业务”成主打带活公司生意

2018年6月,王某、张某、廖某、张某某在无锡注册了某网络科技公司,开通了网店线上接单。一开始网店经营正规软件业务,可惜生意平平,倒是常有客户询问能否定做贷款类APP。

由于技术限制,他们接单后只是外包赚取差价,随着订单越接越多,基本了解了该类APP的开发流程,公司开始独立制作贷款类APP。制作完成后,他们将APP的下载链接、后台链接和密码交给买家,由买家按月续费使用。做一款APP收费2000元,每月使用费用2000-3000元,每次更换“马甲”和添加新功能还要另外收费……公司生意越来越好,张某等人就把大部分精力转向了“新业务”。

以免责声明逃避责任终枉然

按相关规定,开发贷款类APP、发送金融类短信均需要验证委托方的相应资质,该公司明知此类APP极有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却因为担心客户流失,从未要求委托方提供相关信息。去年2月,该公司设计的一款贷款APP在外地被人举报涉嫌诈骗,后因无法确定制作者主观上是否知道APP售出后的用途,没有追究该公司责任。不过经过这件事,张某等人更确定了大部分用户购买APP就是用于诈骗。

此时,公司九成左右的业务和收入都来自贷款类APP,他们舍不得放弃这些利润,商量一番后决定设计一份免责声明来规避责任。声明的大意内容是如果利用该公司制作的APP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后果与该公司无关。公司安排客服在每次下单前将声明发送给买家,就在公司使用这种“擦边球”方式继续赚钱时,警方找上了门。

经核实,截至案发该公司总计制作并出售贷款类APP800余个,其中400余个当时仍在运营,这一回张某等人已无法免责。对此检察官表示,技术开发公司要遵守法律、做良心生意才能走得更远。如果以为并未直接参与到犯罪行动便可高枕无忧,心存侥幸当着骗子的帮手,那么一样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校对 李海慧

来源:扬子扬眼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