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着力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梅 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重要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的核心力量。新时代着力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根本举措。

健全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结构力。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首先要继续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增强组织力。学校应注重因时、因需,因地制宜地设置党支部,在学生实习、志愿者服务、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建立临时党组织。其次,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的规定和要求,合理控制支部人数规模,正式党员数量在20人以上的,可分成若干党小组,控制人数便于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再者,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政治上的引导,在生活中主动关心,提升高知群体入党的信念和比例。

严肃组织生活,提升党的组织内聚力。一是要严肃党内各项政治生活,提高管理水平。基层党组织要规范执行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交心谈心、“三会一课”等制度,强化组织纪律,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和规范化;同时加强党务日常管理,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不断增强组织内聚力。二是推动党支部活动内容、载体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党支部要广泛听取师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党员需求调查,提高“三会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部活动要与专业建设和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 党建”新模式,可通过演讲比赛、“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实现组织生活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党员的参与率,增强活动吸引力。

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政治领导力。高校要牢牢把握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首先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干部和党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各级党组织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培育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增强高校整体的政治自觉。其次要发挥高校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规范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各学院重大事项要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再者,加强党员干部政治领导力的培养和锻炼,党支部要善于组织和凝聚群众,提升党员干部做事担当的魄力,强化党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

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党的动员感召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密切党群关系,才能彰显强大的政治辐射力和感召力。一要增强服务意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要经常性开展学习教育,勿忘入党初心,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恪守岗位职责,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引导党员把服务群众内化为一种责任和使命,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二要提高服务能力。在校外,教职工党员回到社区,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校内,把基层党组织工作和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了解师生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帮扶结对,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学校党委委员结对帮扶师生党支部,党员与群众结对子,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为学生成长提供服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结对,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等。三要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落实经费保障,人财物要向基层倾斜,各党支部要从实际出发,设立固定的党员活动场所,配齐党建报刊书籍、“三会一课”制度等;同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评价程序,综合运用科学考核方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健全惩罚和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党支部发挥服务功能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其社会感召力。

(作者系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产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