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Multiverse」,「幻霄科技」正式推出「线上学」AI沉浸式学习平台|项目报道

文|沈筱

编辑|王与桐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当下方兴未艾的AIGC时代。每当有新技术产生,或现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都是大家首先想到要利用技术变革的行业之一。

互联网 教育、元宇宙 教育、AI 教育。在当下的时点,单独看每一个概念,都不再新鲜。同时,从迄今为止,这些技术对教育行业整体带来的变化来看,实际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

然而,纵向来看,需承认的是,“ ”前词语变化所代表的每一次技术发展,的确为教育、培训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希望。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学习的地域、时间限制;VR、AR等技术将知识呈现的维度从2维拓展到3维,带来了更立体、直观的学习感知体验,推动学习内容从图文知识延展至实验、实操;而AI技术则被寄希望于创造个性化、互动性更强的学习形式和内容,比如模拟实景中“师傅带徒弟”的业务技能培训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技术手段如何变化,“ ”的本质都是更好地赋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解决市场需求痛点。

但行业要产生质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在「幻霄科技」创始人兼CEO王英哲看来,这需要不同技术叠加,发挥协同作用。他告诉36氪:“赋能教育始终是核心目的,只是由于技术从兴起到发展成熟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在不同阶段,我们可能需要采用不同技术来服务这一目的。”

用既有技术手段解决人才培养全链路面临的问题,也是幻霄科技从2019年开始在高校孵化研发团队,到2022年正式成立公司,一直坚持的愿景。王英哲向36氪阐释:“随着新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在既有技术能力和市场资源积累的基础上,有了更多可选的新技术,同时能服务到更多样的市场群体。”

具体而言,王英哲表示,幻霄科技关注的人才培养痛点主要是,对互动性要求较高的实验和实操培训,面临的师资、实训设备、物理场地空间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包括资源稀缺、成本高昂、误操作风险高等。

据介绍,为解决上述需求痛点,早在2019年,幻霄科技研发团队就基于三维重建、渲染优化、自动 LOD (Levels of Detail)等系列技术搭建了「MET」虚拟仿真(沉浸式)课程工具PaaS平台,并与多个高职院校展开合作,共同打造实验、实操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基于「MET」,团队于2020年开始面向小学科学课教育场景,研发「线上学」沉浸式学习SaaS平台,于今年正式推出,已陆续交付多所全国百强小学使用。

而团队对生成式AI技术的应用可追溯至2020年底,在三维模型重建等技术上的瓶颈突破。据介绍,公司在2021年完成了AIG3D技术研发,可实现拍摄单图在数十秒内生成三维模型。

在与高职院校、小学等标杆客户共创过程中,团队对工具平台进行了迭代优化,陆续补全了「MET Lab」教学平台、「MET Maker」沉浸式课程制作平台、「MET Assets」数字资产平台、「MET Editor」融媒体编辑器四大模块。

「MET Lab」是面向企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平台;「MET Maker」支持用户以无代码和低代码的形式快速构建沉浸式教学内容;「MET Assets」为用户提供课程制作的多模态专业素材,如3D模型,及其他课程资源支持;用户可以通过「MET Editor」灵活调用「MET Assets」中的资源,进行个性化融媒体课程制作,封装完成后即可在「MET Lab」上发布。

产品形态相对成熟后,幻霄科技正式成立,并在同年获得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幻霄科技又在原有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训练微调后的开源文本、图像、代码生成等AI大模型,搭建了「幻霄AI智脑」。与「MET」平台的系列产品实现了深度融合。

王英哲介绍,公司基于现有细分教学领域的课程、教学资源,以及代码数据分别建立了知识库,以配合「幻霄AI智脑」,用于数字化教材、AI教师3D数字人生成,以及辅助用户使用「MET Maker」低代码开发功能。

经过三年时间的技术迭代和产品打磨,幻霄科技再次明确了「AI沉浸式学习平台」的定位,采用PaaS SaaS的模式,主要面向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等B端客户提供「MET」 「线上学」的全套解决方案,同时支持有课程制作和应用搭建技术能力的客户单独订阅「MET」平台。付费模式方面,公司主要采取按服务对象数量收费。

目前,幻霄科技服务覆盖的人才培养阶段包括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训就业两个部分。实训就业覆盖的领域包括医学护理、医药健康、清洁能源、精密电子、汽车、食品餐饮六个大类。

从幻霄科技聚焦的市场和采取的运营模式来看,与头部企业开展商务合作、获取教育市场资源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王英哲坦言,幻霄科技的确在前期花费了较大精力与行业头部企业、学校以及相关政府机构进行交流沟通。但同时,他也表示,由于目前国内很少有采用同类模式的公司,因此幻霄科技在资源获取层面有一定先发优势

据介绍,公司已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及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护理学助产学氢能药学食品工程等实训就业课程体系,同时已经拿到医疗、工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客户订单。另外,王英哲表示,公司预计今年将完成上百所小学科学教育「线上学」平台的交付。

王英哲告诉36氪:“有了生成式AI技术的助力,除了能更好地解决人才实训本身的需求痛点,还能在毕业生或准就业社会人士与用工单位之间搭建桥梁。”对标英国职业培训平台「Multiverse」,他表示,幻霄科技还旨在为求职者提供知识学习、实训、测试、认证全链路服务,帮助其获得与意向用工单位需求匹配的技能。同时,企业客户也可以通过平台缩短人才入职到正式进入产线工作的周期。

总的来说,幻霄科技瞄准的素质教育和实训就业,受市场需求和政策两方面因素驱动,有较大增长空间。

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发布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多个助推虚拟仿真、沉浸式教学发展的政策。另外,教育部等十八部门今年5月也联合印发了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鼓励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

市场层面,王英哲认为,目前难以测算具体的增长空间,但从幻霄科技聚焦的六大类市场企业培训市场规模来看,未来可能会达千亿级别。王英哲告诉36氪:“大家可能因为今天有了生成式AI才再次关注沉浸式学习这个细分市场,但我们坚持了很多年,清楚地知道企业端确实存在大量这样的需求,但是一方面,过去政策层面可能对职业教育、科学课教育等不够重视,同时又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因此需求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而尽管生成式AI技术补上了沉浸式学习中缺失的一部分技术底座,但一方面,其本身的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比如存在幻觉问题;另一方面,硬件层面,比如头显,仍然需要在降低延迟、提升续航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

对此,王英哲表示,公司会持续跟进新的技术发展动态,积极投入研发;另外,对大语言模型涉及的不准确性问题,可以采用常见的embedding做法,链接知识库来解决;硬件设备方面,团队建立之初就考虑到硬件技术瓶颈,因此一直旨在通过渲染优化等技术,降低沉浸式课程对硬件设备的要求,同时支持手机端、PC端和头显端。

但同时,他也坦言,头显的效果好于手机和PC,机械操作等复杂场景的实操培训,更适宜用头显等专业设备进行。因此,公司也与硬件设备厂商达成了合作,一方面是课程与硬件的适配,另一方面是非捆绑的联合推广。

谈及未来和求职平台以及其他强调实训的企业培训平台之间的竞合关系,王英哲认为,和其他实训平台相比,幻霄科技的差异化在于聚焦对特殊技能需求较高的实际操作类工种;而求职平台未来将是公司拓展求职方、用工方市场的合作伙伴。

团队方面,幻霄科技创始人兼CEO王英哲,拥有多年500强企业高层管理经验,曾任东软集团董事长&CEO助理兼大客户部总经理、同余科技合伙人;联合创始人、CTO兼首席科学家高天寒是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系系主任、国家虚拟现实产业联盟专家顾问、交互式媒体与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联合创始人兼EVP田军曾任东软集团战略客户总监、业务总监、咨询总监,在AI、数据中台、数字 孪生、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